[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古筝筝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7782.0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7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天韵琴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3/14 | 分类号: | G10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古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族乐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古筝筝码。
背景技术
在古筝的历史沿革中,筝码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有刀币式、山口式、斜坡式等多种造型。不同的造型使筝码在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也产生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码脚和面板的贴合部分的面积大小,对古筝音质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筝码主要采用城门式,筝码上方凹陷部位为搁弦槽,槽内设置有白色镶嵌牛骨,镶嵌牛骨上嵌有触弦点,上中部设有肩宽,下端由两只脚支撑,中部为镂空城门状,其不足之处在于当弹奏某些力度大的曲子时,由于用力重心点位置较高,转化为较大的重力势能,筝码受到较大压力压迫,容易造成筝码从中部开裂,造成筝码损坏,且此类筝码造型高且窄,造成与面板的接触面积不够,导致与面板的贴合性差,摩擦性能不够,平衡性较差,导致筝码容易倒下或弹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古筝筝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古筝筝码稳定性差,易开裂,与面板贴合性差,平衡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古筝筝码,包括搁弦槽和凸字型体柱,所述搁弦槽呈V字形,设于凸字型体柱上部的中点,所述搁弦槽内设有白色牛骨内槽,所述白色牛骨内槽的外径中点上开槽点为触弦点,所述凸字型体柱上窄下宽,上中部设有肩宽,中间为镂空心形,底部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设有镂空椭圆拱桥,所述凸字型体柱中部的镂空心形和底部的镂空椭圆拱桥中间设有一同材质横向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弹奏某些节奏感较强的曲子时,需加大力度,由于改良古筝筝码中部的镂空心形和底部的镂空椭圆拱桥中间设有一同材质横向加强筋,使改良古筝筝码的受力点由原先的上端转移到中部,此时压力势能降低,避免了筝码因压力而开裂,且改良古筝筝码底部采用镂空椭圆拱桥形状,在竖向负荷作用下,拱形的形状向两端推压,增强了筝码与面板之间的摩擦力,加强了筝码与面板的贴合性,避免了筝码弹出、倒下的现象,提升了筝码的平衡性、稳定性,同时改良古筝筝码中部的镂空心形提升了筝码的美观性,且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实用价值高,可广泛应用于民族乐器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字形体柱;2、搁弦槽;3、牛骨内槽;4、触弦点;5、肩宽;6、镂空心形;7、镂空椭圆拱桥;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改良古筝筝码,包括搁弦槽2和凸字型体柱1,所述搁弦槽2呈V字形,设于凸字型体柱1上部的中点,所述搁弦槽2内设有白色牛骨内槽3,所述白色牛骨内槽3的外径中点上开槽点为触弦点4,所述凸字型体柱1上窄下宽,上中部设有肩宽5,中间设有镂空心形6,底部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处设有镂空椭圆拱桥7,所述镂空心形6和所述镂空椭圆拱桥7中间设有一同材质横向加强筋8。
本实用新型通过添加横向加强筋,避免筝码因受压力而发生开裂的情况,底部椭圆拱桥的设计使筝码与面板的摩擦力增大,增强了筝码与面板的贴合性,提升了筝码的平稳性、稳定性,中部镂空设计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天韵琴筝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天韵琴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77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