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式移动坐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6363.5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彬 |
主分类号: | A47K11/04 | 分类号: | A47K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移动 坐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便器,尤其涉及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在目前城市生活中几乎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而我们知道现有的坐便器多为固定在居室内与排污管道相连。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住宅没有排污管道,很难实现在室内入厕,所以产生了移动式坐便器。
目前的移动式坐便器结构上并未有任何改变,导致其所存在的缺点也极为明显:1,一般是在坐便器的下方设置储污箱或桶,用于储存使用这类移动式坐便器所排的污物,但是由于储污桶内的污物并未与外界有效隔离,导致整个厕所和坐便器臭味四溢,细菌扩撒,视觉效果难受;2,而现有的移动式坐便器无法提供水源让坐便器的盆面时刻保持湿润,导致使用之后污物极易附着在盆面上,而留待清洗时,即使使用清洁液也很难清洗干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解决了现有移动式坐便器对污物的储存不当导致整个环境极为恶劣,以及污物容易附着在盆面上极难清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包括便盆和储污箱,还包括泡沫产生器,所述泡沫产生器内设有发泡头,所述发泡头通过进气管连接至气体推进器,发泡头还通过泡沫输送管连接至便盆上的泡沫出口,所述便盆下方的出口和储污箱上方的橡胶进口相连,储污箱上方的橡胶进口内部设有可水平开合通道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侧边设有隔离板拉手,在储污箱的底面前端设有脚轮、底面后端设有稳定块,所述储污箱的后侧壁上设有把手,储污箱的前侧壁上设有排污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便盆的上方设有坐便器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入厕时泡沫隔离污物的气味,入厕后泡沫和隔离板双层隔离污物的气味,控制了储污箱的臭味和细菌扩散,使用的泡沫还有非常强的润滑作用,使污物直接滑落到储污箱,泡沫剂费用低降低使用成本,特制的泡沫剂还有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还包括泡沫产生器3,所述泡沫产生器3内设有发泡头4,所述发泡头4通过进气管5连接至气体推进器6,发泡头4还通过泡沫输送管7连接至便盆1上的泡沫出口8,所述便盆1下方的出口和储污箱2上方的橡胶进口相连,储污箱2上方的橡胶进口内部设有可水平开合通道的隔离板9,所述隔离板9的侧边设有隔离板拉手10,在储污箱2的底面前端设有脚轮11、底面后端设有稳定块12,所述储污箱2的后侧壁上设有把手13,储污箱2的前侧壁上设有排污口14。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泡沫式移动坐便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便盆1的上方设有坐便器盖15。
本实用新型利用泡沫代替了传统的水冲,在使用前可利用气体推进器6在泡沫产生器3内通过发泡头4产生泡沫并将泡沫通过泡沫输送管7送入到便盆1内,便盆1内壁会被泡沫润滑,使用时泡沫集中在便盆和便盆出口,不仅使所排的污物通过泡沫直接滑落进储污箱2内,不会附着在便盆1的内壁上,还隔离了储污箱和便盆之间空气流动;在使用后合上隔离板9,可以实现泡沫和隔离板双重隔绝污物的臭气,保持整个周围环境的清新。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彬,未经陈庆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6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