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造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6195.X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9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姚越凡;胡成孟;钟韦红;林成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恒力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1/04 | 分类号: | B32B21/04;B27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段泽贤 |
地址: | 5512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造板。
背景技术
纤维板又名密度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素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发展纤维板生产是木质纤维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纤维板的缺点是吸湿后因产生膨胀力差异而使板材翘曲变形;硬质板材表面坚硬,钉钉困难,耐水性差。随着国内建筑装修市场和家具制造业对人造纤维板需求的增长,为了改善人造纤维板的综合性能,也出现了很多方法,例如,中国专利CN2320409Y就提供了一种在纤维板上下两面设置玻璃纤维布来改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技术方案,但是,正如中国专利CN2320409Y,现有的改善人造纤维板的技术方案往往都是在人造纤维板制造出来后,以人造纤维板作为原材料二次加工来获得最终产品,因此存在生产成本高、工序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造板,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造板,其包括一体热压成型的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之间设置有加强层,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料为木质纤维或植物纤维中混合4%-6%重量比的短切碳纤维,所述加强层由导电碳纤维织物制成。
优选地,所述导电碳纤维织物为预先制成的由导电碳纤维丝编织的中空网状织物。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人造板,其将由导电碳纤维织物制成的加强层嵌套复合在人造板中,也就可以在人造板制造过程中,在两层板坯之间预先铺设导电碳纤维织物,然后再通过热压将两层板坯与导电碳纤维织物复合为一体,从而只需要使用一条生产线即可生产出所述人造板,可大大提高人造板的综合性能并能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人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人造板的制造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人造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造板,其包括一体热压成型的第一基材层1、第二基材层2,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二基材层2之间设置有加强层3,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二基材层2材料为木质纤维或植物纤维中混合4%-6%重量比的短切碳纤维,所述加强层3由导电碳纤维织物制成。
为了提升人造板的综合性能,本实用新型在制板过程中就把所述加强层3与形成所述第一基材层1和所述第二基材层2的板坯一体热压成型,从而可在一条工艺生产线上产出内嵌所述加强层3材料的人造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现有技术都是先把板坯制成纤维板,然后再在纤维板表面通过热压等方式复合上加强材料。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板,其内部的所述加强层3是在制板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二基材层2一体热压成型的。
所述加强层3由导电碳纤维织物制成,在改善了所述人造板综合性能的同时,当所述人造板制造完成后,还可以对所述加强层3进行通电,从所述人造板内部进行加热,从而加速所述人造板的甲醛释放,此外,所述加强层3由于具有导电功能,还可以应用与特殊的环境,例如,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造板,可制成能够进行电磁屏蔽的家具等具有一定容纳空间的容器。
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二基材层2材料为木质纤维或植物纤维中混合4%-6%重量比的短切碳纤维,所述短切碳纤维可以在板坯成型前的浆料处理工序中加入,这样一方面可进一步提升所述人造板的综合性能,另外,当对所述加强层3进行通电加热或者所述人造板处于高温环境时,所述第一基材层1与所述第二基材层2的短切碳纤维还可以有效避免所述人造板发生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恒力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恒力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61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