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驻极体传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3453.9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1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左怀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志雷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传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声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驻极体传声器。
背景技术
驻极体传声器就是一种采用可以稳定存储的薄膜材料作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凭借薄膜对声音引起的空气震动的敏感性,产生响应,使声音信号在这个环节引起电容变化。由于驻极体材料本身经过极化后带有一定量的电荷,相当于一个微型的带有电源的电容电路。电容的变化就会导致输出电压的变化,如此就将声音信号转化成了电信号。驻极体声学传感器就是用驻极体薄膜材料作为平行板电容的一个极板的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的拾音器件。
传统的驻极体传声器外部的声音信号从外壳底部的音控进入产品的前腔(膜片和外壳底部之间的空间区域),引起膜片震动。膜片的震动引起其与固定极板之间的距离,使电容发生变化。由于驻极体薄膜本身带有电荷,电容的变化就会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声音信号转化成了电信号。现有技术中的组装难度主要在于背极板,铜环和塑料环的组装,而且铜环与外壳有形成了一个对应面积比较大的电容,这样不仅增加生产的难度,同时减小了声音引起的电容变化在传声器整体电容中的比重,不利于灵敏度的提高。传统驻极体传声器产品贴片元件在产品内部,需要较大的后腔,产品不得不利用铜环、塑环架起后腔,同时连接一块独立的极板,需要一个垫片来起到绝缘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设计组装工序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驻极体传声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壳体、膜片组件、PCB板组件、垫片组件、背极板组件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所述膜片组件和所述PCB板组件;所述PCB板组件包括PCB板第一面和PCB板第二面;所述PCB板第一面为靠近所述膜片组件的一面;所述PCB板第一面的中间位置设有所述背极板组件;所述PCB板第一面的边缘位置设有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作为垫片组件;所述PCB板第二面上设有所述电路板组件。
优选的,所述背极板组件为金属镀层。
更加优选的,所述金属镀层为铜箔镀层、金箔镀层或镀镍层中一种。
更加优选的,所述绝缘涂层上设有导气槽。
更加优选的,所述绝缘涂层为环氧玻璃涂层。
更加优选的,所述环氧玻璃涂层的厚度为25微米到36微米之间。
更加优选的,所述环氧玻璃涂层的厚度为30微米。
更加优选的,所述膜片组件为铜环膜片。
更加优选的,所述膜片组件为用于震动且驻电的带电荷的极化膜片组件。
更加优选的,所述膜片组件替换为用于震动的膜片组件;所述PCB板第一面上附有辅助PCB板储存电荷的驻极体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本实用新型消除了铜环与外壳形成的寄生电容,减小了极板内部电 场平衡时间;
2、通过本实用新型大幅度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无实际意义后腔,在消噪麦克风和单指向麦克风方面不同方向灵敏度拉差更大,性能更优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第一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膜片组件,3-PCB板第二面;4-绝缘涂层,5-背极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驻极体传声器,包括壳体1、膜片组件2、PCB板组件、垫片组件、背极板组件5和电路板组件;壳体1内依次设置膜片组件2和PCB板组件;PCB板组件包括PCB板第一面和PCB板第二面3;PCB板第一面为靠近膜片组件2的一面;PCB板第一面的中间位置设有背极板组件5;PCB板第一面的边缘位置设有绝缘涂层4;绝缘涂层4作为垫片组件;膜片组件2具体为铜环膜片;PCB板第二面3上设有电路板组件;背极板组件5为铜箔的金属镀层;绝缘涂层4上环氧玻璃涂层,绝缘涂层4上面设有导气槽;环氧玻璃涂层的厚度为3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志雷,未经罗志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3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