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2045.1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李思颖;苏旭中;张洪;朱预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0 | 分类号: | D01H5/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表面 带有 皮辊 隔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
背景技术
细纱隔距块是保证胶圈大小的关键部件,其关系到主牵伸区中部摩擦力界的强度,隔距块大小即钳口隔距是细纱工序的一个主要工艺参数。钳口隔距与纺纱支数有关,一般来说,所纺纱线越粗,隔距块则大,所纺纱线越细,隔距块则小。压力棒隔距块是当须条进入牵伸区时,即在胶圈钳口至前罗拉间的须条接触,在浮游区内增加了附加摩擦力界,使牵伸区内纤维的摩擦力界分布显著增强,加强对纤维的运动控制,使纤维的变速点能够集中稳定的靠近前钳口,减少纤维位移量的变化,从而改善成纱条干。
目前使用的压力棒隔距块采用隔距块与压力棒一体化连接,压力棒为表面光滑的圆柱形结构,使得其对经过表面的纤维的摩擦控制作用较弱。针对此,本专利给出一种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其通过在压力棒的表面通过轴承结构连接皮辊,使得压力棒与通过其表面的纤维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增加对表面纤维的控制作用,提供牵伸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从而增加对表面纤维的控制作用,提供牵伸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纱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包括压力棒和隔距块,所述压力棒与隔距块一体化连接,在所述隔距块的上方开有圆弧形嵌入孔,所述压力棒为中空结构,在所述压力棒伸出隔距块的左边部分的右端加装有轴承,在所述轴承上加装有皮辊,所述皮辊右端与轴承相连,所述皮辊左端与压力棒伸出隔距块的左边部分的左端封闭相连,在所述压力棒伸出隔距块的右边部分的左端加装有轴承,在所述轴承上加装有皮辊,所述皮辊左端与轴承相连,所述皮辊右端与压力棒伸出隔距块的右边部分的右端封闭相连。
使用时,首先压力棒隔距块通过隔距块的上方的圆弧形嵌入孔与上销相连,纺纱过程中,经过牵伸作用的须条经过压力棒表面的皮辊,皮辊在纤维运动力作用下沿轴承转动,使得压力棒与通过其表面的纤维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增加对表面纤维的控制作用,提供牵伸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隔距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力棒表面皮辊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力棒表面带有皮辊的压力棒隔距块,包括压力棒2和隔距块1,其中压力棒2与隔距块1一体化连接,在隔距块1的上方开有圆弧形嵌入孔3,压力棒2为中空结构,在压力棒2伸出隔距块1的左边部分的右端加装有轴承5,在轴承上加装有皮辊4,皮辊4右端与轴承1相连,皮辊4左端与压力棒2伸出隔距块的左边部分的左端封闭相连,在压力棒2伸出隔距块的右边部分的左端加装有轴承5,在轴承5上加装有皮辊4,皮辊4左端与轴承5相连,皮辊4右端与压力棒2伸出隔距块的右边部分的右端封闭相连。
使用时,首先压力棒隔距块通过隔距块1的上方的圆弧形嵌入孔3与上销相连,纺纱过程中,经过牵伸作用的须条经过压力棒2表面的皮辊4,皮辊4在纤维运动力作用下沿轴承5转动,使得压力棒2与通过其表面的纤维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增加对表面纤维的控制作用,提供牵伸过程中更加稳定的摩擦力界分布,改善成纱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2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实现均匀油雾润滑的钢领
- 下一篇:一种并条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