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缓闭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9150.4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0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束 | 申请(专利权)人: | 良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F16K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缓闭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又称止逆阀、单流阀、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保证管路中的介质定向流动而不致倒流的功能。止回阀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三种,升降式止回阀可分为立式和直通式两种;旋启式止回阀分为单瓣式、双瓣式和多瓣式三种;蝶式止回阀为蝶式双瓣、蝶式单瓣。单瓣旋启式止回阀一般适用于中等口径的场合,大口径管路选用单瓣旋启式止回阀时,为减少水锤压力,最好采用能减小水锤压力的缓闭止回阀。
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往往起不到高压缓闭的作用,且密封效果不好,给生产工作带来不便。在低负荷运行时泵体内可能出现的部分气蚀损害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缓闭止回阀,通过旁路完全打开以确保泵所需最小流量,防止气蚀和闪蒸对阀门元件的破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缓闭止回阀,包括阀体、单向内压封于阀体的阀芯,还包括设置于阀体侧面的再循环阀体,再循环阀体通过笼盖与阀体相连接,笼盖内设有阀芯顶块,笼盖与穿过阀芯的阀芯顶杆通过活节螺栓相连接。
所述的阀芯前端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前导向环内,前导向环安装在阀体内;所述的阀芯的后端通过导向杆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后导向环内,后导向环安装于固装在阀体上开口的阀盖内。
所述的阀体与阀盖的接触处设有垫片,所述的导向杆通过弹簧设在阀芯的盲孔内。
所述的阀芯顶块与再循环阀体之间设有弹簧,笼盖与阀体及再循环阀体的接触端面处设有垫片,笼盖的外圆与阀体接触处还设有O型圈。
所述的再循环阀体通过弹簧垫圈、六角螺母以有螺柱与阀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一旦泵流量低于预设流量,旁路完全打开以确保泵所需最小流量;即使主路完全关闭,即主路流量为零,最小流量也可以通过旁路进行自动循环,有效防止气蚀和闪蒸对阀门元件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阀体;2、前导向环;3、阀芯;4、阀芯顶杆;5、弹簧;6、垫片;7、导向杆;8、后导向环;9、阀盖;10、阀芯顶块;11、笼盖;12、弹簧垫圈;13、六角螺母;14、螺柱;16、再循环阀体;17、垫片;19、O型圈;21、活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缓闭止回阀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它包括阀体1、单向内压封于阀体1的阀芯3,还包括设置于阀体1侧面的再循环阀体16,再循环阀体16通过笼盖11与阀体1相连接,笼盖11内设有阀芯顶块10,笼盖11与穿过阀芯3的阀芯顶杆4通过活节螺栓21相连接;所述的阀芯3前端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前导向环2内,前导向环2安装在阀体1内;所述的阀芯3的后端通过导向杆7轴向滑动的设置于后导向环8内,后导向环8安装于固装在阀体1上开口的阀盖9内;所述的阀体1与阀盖9的接触处设有垫片6,所述的导向杆7通过弹簧5设在阀芯3的盲孔内;所述的阀芯顶块10与再循环阀体16之间设有弹簧5,笼盖11与阀体1及再循环阀体16的接触端面处设有垫片6,笼盖11的外圆与阀体1接触处还设有O型圈19;所述的再循环阀体16通过弹簧垫圈12、六角螺母13以有螺柱14与阀体1固定连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良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良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9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转窑排渣冷却系统防爆阀门
- 下一篇:一种水封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