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出杆内置永磁铁可伸缩式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8034.0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4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彭俊泉;任衍坤;郑显华;刘晶晶;王冬冬;李生鹏;陈小虎;张秋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出杆 内置 永磁 伸缩 流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具体是一种双出杆内置永磁铁可伸缩式磁流变阻尼器,属于磁流变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磁功能材料,它在无外加磁场时,表现为流动良好的牛顿流体,但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流体的流变特性发生巨大变化,呈现类似固体的力学性质,且粘度变化是连续可逆的,即一旦去掉磁场后,又变成可以流动的液体。磁流变液效应连续、可逆、迅速和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得磁流变液机械装置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液压传动、生物技术、医疗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智能减振器件,现有的阻尼器一般是将电磁线圈安置在活塞上,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对阻尼力进行调节,但是在通电流的过程中线圈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在这样的工况下,磁流变阻尼器的性能会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般双出杆的磁流变阻尼器,工作行程受到工作缸长度的限制,一味增加工作缸的长度或者增加活塞杆的长度会使阻尼器外形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出杆内置永磁铁可伸缩式磁流变阻尼器,有效减决内部的发热问题,在不增加工作缸的长度或者增加活塞杆的长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大阻尼器的工作行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出杆内置永磁铁可伸缩式磁流变阻尼器,包括活塞杆两端的活动耳环、固定外缸、设置在固定外缸外层并与电源连接的外置电磁线圈、对称分布在活塞杆两端的活塞;所述的固定外缸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二分别与固定外缸左端盖和固定外缸右端盖连接;
还包括对称分布在活塞上的两块内置永磁铁和设在固定外缸中心孔内的可移动内缸;所述的可移动内缸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一分别与可移动内缸左端盖和可移动内缸右端盖连接、并与固定外缸之间安装有固定外缸轴承和固定外缸密封圈;
其中,可移动内缸两端的外径小于固定外缸左端盖和右端盖的内径,可移动内缸中部的外径大于可移动内缸内径;
所述的可移动内缸同样开有中心孔,活塞杆穿过中心孔对称分布在可移动内缸外侧,活塞杆的外径小于可移动内缸左端盖和可移动内缸右端盖的内径;
所述的活塞与可移动内缸之间安装有和可移动内缸轴承和可移动内缸密封圈,活塞的外径小于可移动内缸内径;
所述的活动耳环的右端面大于可移动内缸左端盖内径,可移动内缸和固定外缸的空隙内充满磁流变液。
可移动内缸左端盖、可移动内缸右端盖、固定外缸右端盖和固定外缸左端盖上都开有沉头孔,且沉头孔按圆周均布,数量为6个或者8个。
内置永磁铁形状为圆环形。
磁流变液与固定外缸、可移动内缸之间涂有防止磁流变液的泄漏的密封胶。
所述的固定外缸、可移动内缸、可移动内缸左端盖、可移动内缸右端盖、固定外缸左端盖、固定外缸右端盖、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一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二均采用不导磁金属材料制作。
与现有的阻尼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阻尼器的内部串联两个钕铁硼的永磁铁,外面再安置电磁铁,相比较其他的结构,永磁铁不需要通电,阻尼器内部不存在散热问题,且钕铁硼是经纳米螯合薄膜无镀层处理过,具有极高的磁能积和矫力,整体上提高了磁流变液使用的可靠性。
同时采用内缸可移动的双出杆结构,不需要额外增加气体补偿装置,双出杆结构增大了工作行程,内缸可移动使得阻尼器的行程在之前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提升,在大行程的阻尼器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 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 B-B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 C-C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伸缩工作行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右伸缩工作行程图。
图中:1、活动耳环,2、活塞杆,3、可移动内缸轴承,4、可移动内缸左端盖,5、可移动内缸密封圈,6、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一,7、固定外缸轴承,8、固定外缸密封圈,9、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二,10、固定外缸,11、外置电磁线圈,12、磁流变液,13、活塞,14、内置永磁铁,15、电源连接线,16、控制电源,17、可移动内缸右端盖,18、固定外缸右端盖,19、可移动内缸,20、固定外缸左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80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钵苗摆秧变速机构
- 下一篇:阻尼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