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毁式安全医用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7542.7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9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陆军;赵丽杰;倪琳;聂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5/5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441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毁 安全 医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毁式安全医用针。
背景技术
医用针,应用于输液或采血,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具,普通的医用输液针由于可以重复使用,若未能有效清洁消毒,容易在患者间造成交叉感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次性输液针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这种一次性输液针仅是在管理制度层面要求其实现一次性使用。同时为了避免输液针二次使用及在使用后或销毁过程中刺伤工作人员,造成病毒交叉感染的严重后果,现在安全输液针在医疗领域中已广泛被使用,许多国家的医疗法规更明文规定必须使用安全输液针。近年来人们研发出许多种带有自动销毁装置的一次性安全输液针,从技术层面保障了其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功能,但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毁式安全医用针,以提高安全性且能实现自毁,避免二次使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毁式安全医用针,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套筒、可在内腔中往复运动并具有针头的针座、与针座相互扣合的锁扣头、与针座相互扣合的锁扣头、以及与锁扣头内部相连通的导管,其中套筒在内腔设置有阻挡块和锁扣块,而针座相应设置有与阻挡块抵靠配合的限位部、以及与锁扣块互锁配合且可变形的锁紧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阻挡块阻止针座继续运动,而锁扣块则阻止针座反向运动。
所述锁紧部为一对可弹性张开的扩张臂,其中扩张臂的末端与锁扣块平面抵靠接触,而阻挡块与限位部之间是平面抵靠接触。
所述套筒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一端的一对锁扣窗、和设置在另一端的蝴蝶翼。
所述锁扣头与锁扣窗相扣合,且该锁扣头包括一对与相应锁扣窗扣合且可弹性变形的扣合臂、以及与导管相连通的通孔。
所述套筒为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半开放的中空圆筒,其中阻挡块位于开口和锁扣块之间,且阻挡块和锁扣块之间设置有允许扩张臂通过且具有使扩张臂逐渐收缩的斜面。
所述限位部位于针头和锁紧部之间,且扣合臂的末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部,并在受压变形时锁扣至锁扣窗内壁上,其中扣合臂与锁扣头之间有允许弹性变形的间隙。
所述内腔的截面为多边形或椭圆形或部分弧形,且针座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或部分弧形,防止了操作时人为造成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避免患者间造成交叉感染,也避免医用针二次使用及在使用后或销毁过程中刺伤工作人员,同时能实现自毁,和防止医用针的人为转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毁式安全医用针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具有内腔12的套筒10、可在内腔12中往复运动并具有针头22的针座20、与针座20相互扣合的锁扣头28、以及与锁扣头28内部相连通的导管30,其中套筒10在内腔12设置有阻挡块120和锁扣块122,而针座20相应设置有与阻挡块120抵靠配合的限位部24、以及与锁扣块122互锁配合且可弹性变形的锁紧部26。其中阻挡块120阻止针座20继续运动,而锁扣块122则阻止针座20反向运动。锁紧部26优选为一对可弹性张开的扩张臂,其中扩张臂的末端与锁扣块122平面抵靠接触,而阻挡块120与限位部24之间是平面抵靠接触。
套筒10为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半开放的中空椭圆形筒,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一端且相对设置的一对锁扣窗14、和设置在另一端且与针头22相邻的蝴蝶翼16。其中开口允许针头22的出入,阻挡块120位于开口和锁扣块122之间,且阻挡块120和锁扣块122之间设置有允许扩张臂通过且具有使扩张臂逐渐收缩的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采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7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