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7277.2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严岩;陈永善;肖海涛;杨永彬;曹天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7/06 | 分类号: | F04D7/06;F04D29/046;F04D29/22;F04D29/44;F04D29/66;F04D29/04;F04D29/42;F04D2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博晟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6 | 代理人: | 杜树华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级双吸 双轮 双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输送有磨蚀性颗粒、入口高压、入口低气蚀余量或伴有热冲击介质的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输送有磨蚀性颗粒的渣浆泵或黑水泵均为单吸悬臂泵,泵体加衬里结构,泵定期更换衬里,泵体及衬里均为铸造形式。当入口处于高压并伴有高温或热冲击的工况下,泵安全性显著下降。由于为悬臂泵结构,无法实现泵的大功率设计,通常现场采用多泵并联减少泵功率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设备投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输送有磨蚀性介质,大功率,入口低气蚀余量,耐入口高压及热冲击并且投入成本低廉的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级双吸双轮双筒体泵,包括吸入法兰、筒体、蜗形体、驱动端泵盖、衬板、驱动端叶轮、非驱动端叶轮、驱动端轴承部件、泵轴、非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吐出法兰、紧固件,其中筒体通过衬板、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及紧固件设置于入口与蜗形体、蜗形体与出口之间,吸入法兰、吐出法兰通过筒体及紧固件分别与蜗形体两侧端面紧密相接;驱动端叶轮与非驱动端叶轮具有相同的流量扬程,两叶轮沿轴向在吸入室两侧对称面对面并联设置;压出室采用偏位汇聚流道结构,该偏位汇集流道与两叶轮压出室偏离,最终汇聚在吸入室中心线上,其结构包括吸入室A、内侧偏位流道B、外侧偏位流道C,液体经吸入室A吸入,被两叶轮送至内侧偏位流道B及外侧偏位流道C,液流经汇聚点D1和汇聚点D2两次汇聚流至出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吸入法兰加长段、吐出法兰加长段,所述吸入法兰加长段通过紧固件与吸入法兰固连,所述吐出法兰加长段通过紧固件与吐出法兰固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端叶轮、非驱动端叶轮与锁紧螺母之间分别设置开有螺旋槽的增压轴套,该增压轴套通过键与泵轴固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筒体均为单独锻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为承压部件,采用低材耐压材料制造;所述吸入法兰、吸入法兰加长段、蜗形体、衬板、驱动端叶轮、非驱动端叶轮、泵轴、增压轴套、吐出法兰、吐出法兰加长段为过流磨蚀部件,采用高材耐磨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设置驱动端轴承部件与非驱动端轴承部件构成两端支撑结构,泵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泵的投入成本显著降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相同流量扬程的驱动端叶轮与非驱动端叶轮,面对面并联布置(即该泵为双吸形式,泵的流量为通过单个叶轮流量的2倍,泵的扬程等于单个叶轮的扬程)可消除轴向力,将双吸轮分为两单吸轮布置,使吸入室与压出室共同占据同一径向空间,吸入室中心对称,压出室为偏位汇聚流道形式,此布置大大节约了泵的径向尺寸,并使泵的抗气蚀性能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增压轴套,其轴套上开有螺旋槽,在泵旋转时使泵密封腔保持正压,特别在外冲洗压力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保护密封使介质颗粒不向密封侧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端泵盖、非驱动端泵盖、筒体均为单独锻造成型,性能可靠,承压能力强,可满足在高压或热冲击下的工作环境条件;本实用新型将泵组成部件分为承压部件和过流磨蚀部件,承压部件采用低材耐压材料制造,过流磨蚀部件采用高材耐磨材料制造,过流磨蚀部件保护非过流承压部件,使非过流承压部件不发生磨蚀,该材料配置方式即满足泵强度要求又满足泵耐磨要求,同时又大幅节约泵的投入成本;本实用新型设置吸入法兰加长段及吐出法兰加长段,可以在装置吸入管路与吐出管路不动的情况下拆卸吸入法兰及吐出法兰,从而使整个转子及内芯由非驱动端一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性能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输送有磨蚀性颗粒、入口高压、入口低气蚀余量或伴有热冲击的介质以及过流磨蚀部件需定期更换的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偏位汇流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7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形凸轮式无级变速器
- 下一篇:离合助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