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辊轴颈振纹弹性研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6923.3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4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辉;朱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刘笑 |
地址: | 05402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轴颈 弹性 研磨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工装,具体的说是一种安装在车床上的对轧辊轴颈振纹进行研磨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轧辊的轴颈存在振纹,用户在托轴颈磨削工作时,会将轴颈上的振纹印痕传递到辊身上,从而造成轧制的板材产生一定规律的条状印痕,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
发明专利申请201310251907.0提出一种轧辊轴颈磨削振纹的检测方法,其利用磨床托磨架托检,检测出振纹后转到车床抛修,之后再转回磨床托检,直至振纹去除后精磨,该过程周期长,需反复上下机床,占用磨床正常加工时间较长,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在车床上进行检测和抛修的、减少转运周期的轧辊轴颈振纹弹性研磨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轧辊轴颈振纹弹性研磨检测装置,包括主体、弹性杆、检测块,所述主体的一端为与车床刀架结构对应的安装端,主体的另一端开设盲孔,盲孔底部安装蝶簧;所述弹性杆为阶梯轴结构,弹性杆的小端与蝶簧连接,弹性杆的大端的一部分过渡配合在盲孔内,弹性杆的大端的另一部分伸出盲孔,弹性杆的大端的配合盲孔的柱面上开设轴向滑槽,滑槽侧面的主体上垂直设置与滑槽配合的定位螺钉;所述检测块安装在弹性杆的大端伸出盲孔的端部,检测块的检测端面为与被测轧辊轴颈配合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蝶簧与弹性杆的阶梯端面之间设置套装在弹性杆的小端上的减振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块由巴氏合金材质制作而成,弹性杆伸出盲孔的大端的端部设置连接检测块的安装台,安装台通过周向均布的螺钉连接检测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杆的大端与盲孔为H7/js6的过渡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尺寸结构根据车床刀架尺寸、结构形式及机床中心高设计成型,可以稳定的固定在车床上。主体的盲孔内加装碟簧能保持弹性,并减少轧辊在回转过程中偏摆对弹性杆产生的冲击。弹性杆大端的后部与主体为H7/js6过渡配合,并加装定位螺钉,确保弹性杆在检测过程中稳定往复移动,不发生振动、旋转位移现象。弹性杆的外端加装巴氏合金制作的检测块,弧面结构能增加检测面积,并防止对轧辊轴颈的研伤。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合金轧辊轴颈振纹检测的对比实验,发现本实用新型用可完全替代磨床利用托磨架托检轧辊振纹的检测方式,本实用新型利用车床刀架直接在车床对轧辊轴颈磨削振纹进行检测,减少了轧辊转运、反复上下机床的辅助时间,减少轧辊转运周期50%以上,增加磨床正常工作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2、蝶簧,3、减振弹簧,4、定位螺钉,5、弹性杆,6、检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轧辊轴颈振纹弹性研磨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1、弹性杆5、检测块6。
所述主体1的一端为安装端,安装端根据车床刀架尺寸、结构形式及机床中心高设计成型,保证整个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在车床刀架上。主体1的另一端开设盲孔,主体1安装到车床刀架以后,需保证盲孔的中心轴线与被检测的轧辊的中心轴线垂直,并且盲孔的开口端正对被检测轧辊轴颈。
所述弹性杆5为具有大端和小端的两级阶梯轴结构。主体1的盲孔底部安装蝶簧2,弹性杆5的小端与蝶簧2连接。小端还套装有减振弹簧3,减振弹簧3位于蝶簧2与弹性杆5的阶梯端面之间,起到进一步减振的作用。弹性杆5的大端靠近阶梯端面的一部分安装在盲孔内,与盲孔为H7/js6的过渡配合。此外,弹性杆5的大端与盲孔配合的部分沿柱面的轴向开设滑槽,滑槽侧面的主体上垂直固定与滑槽配合的定位螺钉4,进一步稳定弹性杆。弹性杆5的大端的另一部分伸出盲孔,用于安装检测块6。
所述检测块6安装在弹性杆5的大端伸出盲孔的端部,弹性杆5伸出盲孔的大端的端部设置圆柱形安装台,检测块6对应安装台的一侧设置与安装台配合的平面。安装台与检测块6之间连接周向均布的螺钉。检测块6的另一侧的端面为与被测轧辊轴颈配合的弧面。优选的,所述检测块6整体由巴氏合金材质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装夹时应利用百分表进行校对,确保弹性杆前端的巴氏合金与轧辊轴线平行、中心高尺寸相符。之后,将轧辊托磨基准部位(主轴颈、托肩或其它部位)与检测块的弧面擦拭干净,在基准部位与巴氏合金上均抹上干净润滑油。轧辊旋转后,通过控制车刀刀架将本实用新型平稳移动到基准部位,并加持适当压力,保证轧辊转速不低于20r/min,旋转时间不少于5 分钟,而后进行检测。检测时,按照磨削振纹的托检要求进行目测、照检程序检测振纹。其中,目测是指在自然光下目视检测轧辊托磨基准部位有无振纹及振纹状况。照检是指使用强光手电照射轧辊托磨基准部位,目测有无振纹及振纹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6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锅炉生物质燃料给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