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切割后道转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6908.9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7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何鑫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友谊菲诺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14 | 分类号: | B23Q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236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切割 转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加工机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管切割后道转移机构。
背景技术
在很多家具及休闲用品上都大量采用钢管,而且钢管有各种长度要求,因此需要使用钢管切割设备对钢管进行切割加工。目前相关行业已普遍使用钢管切割机,但现有的钢管切割机功能都较为单一,一般只单纯进行切割加工,因此设备结构也相应比较简单,切割完成后直接将切割完成的就地钢管输出,不做转移。而钢管切割完成后往往还需要进行一些精加工,如打毛刺、抛光等等,如果采用现有钢管切割机,上述后道辅助精加工工序就只能采用其它设备,并配备相应操作人员另外完成,如果将这些切割后道工序的执行机构集成在切割设备上,钢管切割后无需出料再收集周转,而是直接在切割设备上完成,则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生产效率,还能节约设备和人员。为达此目的,现有的切割设备必须要进行改进,改变原有的出料方式,以便有足够安装空间进行后道工序执行机构的添加,预留与后道工序的接口,方便切割设备在不同厂家、不同产品线上或不同时期灵活根据工艺需要进行功能扩展或技术升级。公开号为CN203817498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4年9月10日公开了一种切割机,包括水平板、与之垂直设置的竖直板,所述水平板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竖直板的前面设有出料装置,后面设有进料装置,所述竖直板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连有限位块,该限位块与出料装置为同侧,所述限位块的下端与出料装置的钢管端口相接触,所述水平板上设有切割装置、吹屑装置,水平板的一侧设有接料板,接料板与切割装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接料板的另一端连接有接料槽,接料板为朝向接料槽倾斜的,靠近接料板外侧设有挡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吹屑装置,当切割过程中产生的费屑,可以方便吹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挡料装置,当切割完之后的产品可以顺利地通过接料板进入接料槽内。但该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也未为后道的可能扩展功能预留操作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相关行业中钢管切割设备功能单一,升级潜力小,切割之后的其它辅助后道工序只能另行完成,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扩展钢管切割设备的功能,便于灵活增设切割后道工序执行机构,节约设备购置或改造成本的钢管切割后道转移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管切割后道转移机构,设于钢管加工设备上,所述钢管加工设备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切割机构及控制本钢管加工设备自动运行的PLC,钢管切割后道转移机构包括钢管轴向转移通道、钢管转移气缸和钢管切割后道支持气缸,钢管转移气缸固设于钢管轴向转移通道终端,钢管转移气缸的活塞杆与钢管轴向转移通道的轴向同向,钢管转移气缸位于钢管轴向转移通道的侧面,且钢管转移气缸的活塞杆与钢管轴向转移通道的纵剖面相交,钢管转移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钢管取出头。钢管在切割机构上完成切割后不是就地输出,而是被钢管取出头抓取,随着钢管转移气缸的状态切换,钢管沿着钢管轴向转移通道被轴向拖离切割机构处,与切割机构拉开一定距离,这样可以有较为宽裕的空间设置其它工序的执行机构,避免发生位置干涉,同时由于远离较为危险的切割机构,收取切割完成的钢管时人员操作安全更有保证。
作为优选,钢管取出头为电磁铁,钢管取出头的通断电继电器与所述PLC信号连接。用电磁铁产生的磁吸力抓取钢管,此种钢管取出头结构极为简单,状态切换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切割机构包括切割刀片、切割电机总成、切割电机总成升降导向架、与一油缸相连的切割夹紧动模和切割夹紧定模,切割刀片固连在切割电机总成输出轴上,切割电机总成固设于切割电机总成导向架内的一升降座上,该升降座与一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相连并同时与切割电机总成导向架滑动连接,升降油缸固设于切割电机总成导向架上,切割电机总成导向架上固设于机架上,切割夹紧动模和切割夹紧定模位置相对且二者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与钢管周面适配的钢管嵌槽。完成缩口的钢管输送到切割夹紧动模和切割夹紧定模之间后,在PLC控制下,切割夹紧动模向切割夹紧定模靠拢,夹紧钢管,然后切割电机总成在升降油缸的的驱动下下降,切割刀片对钢管实施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友谊菲诺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友谊菲诺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6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升式外挂冷却液循环容器
- 下一篇:圆轴下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