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充气量的气囊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6614.6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0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谢书港;曾必强;李红运;韩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B60R21/263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震勇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充气 气囊 气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充气量的气囊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乘用车辆在道路交通过程中发生可能危害乘员安全的碰撞时,其车内安全气囊将会自动打开,通过气体发生器向气袋充气避免乘员受到剧烈冲击和碰撞。车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气囊气体发生器进行了合理选型能够保证标准假人在碰撞中获取最佳的保护效果。但目前乘用车辆在设计中仅针对标准乘员进行了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选型和匹配,在日常交通事故中并不能针对内部成员的不同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自动调节气体发生器对气袋的充气量,这就是导致车内乘员如果与标准乘员在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差异较大时乘员约束系统不能较好保护乘员,甚至会加重乘员的伤害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一种新型气体发生器的使用,使气囊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可以根据乘员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合理控制气体发生器对气袋的充气量,使气囊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内部乘员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充气量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发生器和配气阀,所述配气阀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配气阀上分别设有气袋充气口和气体发生器泄气口。
优选地,所述气体发生器为多级气体发生器。
优选地,还包括配气室,所述配气室与多级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连接,且所述配气阀置于配气室内部。
优选地,所述配气室上分别设有气袋充气口和气体发生器泄气口。
优选地,所述配气阀为电磁阀。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根据乘员不同的身高、体重、体型等因素调节气体发生器对气袋的充气量,即使车内乘员与标准乘员差异较大时,乘员约束系统能够较好的保护乘员,有益于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中人员伤亡比例和乘员所受伤害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气体发生器为多级气体发生器时,本发明创造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体发生器,10多级气体发生器,11-第一级气体发生器,12-第二级气体发生器,13-第n级气体发生器,2-配气阀,3-气袋充气口,4-气体发生器泄气口,5-配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节充气量的气囊气体发生器,包括气体发生器1和配气阀2,所述配气阀2与气体发生器1的出气口连接,还包括气袋充气口3和气体发生器泄气口4,所述配气阀2上分别设有气袋充气口3和气体发生器泄气口4。在气体发生器1出气口加装一个配气阀2,通过这个配气阀2的开启时间和开启大小控制进入气袋的气体量,进而控制气囊的充气程度和充气时间,达到所需气体量的时候,通过气体发生器泄气口排出,达到对不同体型乘员均能较好保护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为多级气体发生器10时,包括多级气体发生器10、配气阀2、配气室5,所述多级气体发生器10包括第一级气体发生器11、第二级气体发生器12、第n级气体发生器13,所述第一级气体发生器11、第二级气体发生器12、第n级气体发生器13的出气口依次与配气室5连接,所述配气阀2可以置于配气室5内部,所述配气室5上分别设有气袋充气口3和气体发生器泄气口4。使用多级气体发生器10时,各级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与配气室连接进行统一配气,再通过配气阀2的开启时间和开启大小控制进入气袋的气体量,进而控制气囊的充气程度和充气时间,达到所需气体量时,通过气体发生器泄气口4排出,达到对不同体型乘员均能较好保护的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配气阀2可以使用连续通断可控制电磁阀或者开口大小可控制的阀门控制通过气袋充气口3进入气囊的气体量。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6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风窗玻璃洗涤系统洗涤泵密封件
- 下一篇:水切唇片贴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