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与矿灯一体化氧烛自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5872.2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3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韩靖;伍清;张永春;张超;李滕滕;张睿卿;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F21V33/00;F21W131/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灯 一体化 自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救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与矿灯一体化氧烛自救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煤矿的开采,作业面不断深入,矿井不断延伸,工作面离救生舱、避难硐室、出口的位置越来越远,井下一旦遇到瓦斯爆炸、透水等危险事故,工作面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逃生到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现有自救器最大仅能维持人体运动45min的供氧量,并且作为常备救生装置,重量体积偏大,必然会加重人员的劳动负荷,远不能满足大型煤矿开采的需要。
传统的自救器和矿灯是分离的,需要分别穿入腰带携带,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工人将自救器取下放置一旁,仅仅携带矿灯,一旦事故发生,工人往往需要花时间寻找自救器而错过最佳自救时间。同时传统的自救器自救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h,而在井下发生事故后,自救器的长时间供氧可以延长工人的求生自救时间,为工人获救提供更多的宝贵时间。
目前自救器主要分为化学生氧式、压缩空气(O2)式和过滤式三类。其中化学生氧式具有携带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是现有井下使用的主要自救器,这种自救器的缺点是供氧时间短、吸气温度高、稳定性差,易受到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影响,长期存放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蒸气而失效,而且供氧温度高,难以长时间佩戴,目前国内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掌握了该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是减轻重量,提高过氧化钠的利用率、减低吸气阻力、提高使用安全性。从原理上分析,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不可能达到较长的逃生时间。压缩式自救器是采用压缩空气(O2)供气,通过减压装置将压缩空气(O2)减压到人员呼吸所需的压力。国外主要产品有德国德尔格PA90Plus系列产品。国内抚顺煤矿机械厂也有类似的产品。压缩式自救器具有供氧稳定可靠的优点,目前广泛装备于消防、救灾等有毒有害缺氧条件下的各种救援队。压缩式自救器的重量大,长期携带需消耗大量体力,不适合地下煤矿人员长期随身携带。CO过滤式自救器主要原理是利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将空气中含有的CO氧化为无毒的CO2,要求在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空气中O2浓度不低于18%,CO浓度不高于1.5%的环境中应用。如果煤矿井下发生爆炸,一般O2浓度比较低,甚至缺氧,环境中CO2的浓度过高,即使佩戴该过滤式自救器,也很难获得可供人员呼吸的O2浓度和较低浓度的CO2,根据国家安监局相关规定,于2012年1月禁止对其的使用。本产品基于军用化学生氧技术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开发,设计一种新型的高效安全自救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与矿灯一体化氧烛自救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矿灯一体化氧烛自救器由矿灯和自救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矿灯部分包括矿灯电源、灯头和通电线路,自救器部分包括生氧舱(电启动器、氧烛、过滤层、氧气释放孔)、二氧化碳分离膜、呼吸气囊、呼吸导管、鼻夹、口具、气囊排气孔、二氧化碳排气阀、自救器生氧按钮,所述矿灯电源位于自救器的底部,所述灯头通过通电线路与矿灯电源连接,所述生氧舱布置在矿灯电源的上部,所述呼吸气囊位于生氧舱的上部,所述呼吸气囊通过呼吸导管与口罩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布置在呼吸气囊的内部,所述气囊排气孔布置在呼吸气囊表面,所述二氧化碳排气阀布置在呼吸导管上,所述鼻夹通过连接线与呼吸导管连接,所述自救器生氧按钮布置在自救器外壳上。
本自救器的生氧舱内部由电启动器、氧烛、过滤层、氧气释放孔构成,所述电启动器布置在生氧舱的内壁上,所述氧烛布置在生氧舱的内部,所述过滤层位于生氧舱的顶部,所述氧气释放孔布置在过滤层上。
所述的氧烛由生氧剂和添加物构成,其中采用氯酸钠作为生氧剂,占总量的90%,其他均为添加物,如下:
为了维持生氧反应发生的热量,氧烛内含有占总量5%的助燃剂,助燃剂经过试验优选热值高,质量轻,价格低廉的铝粉;
为了降低生氧反应所需要的分解温度,需添加占总量1%浓度为5%的CoCl2·6H2O;
为了提高生氧反应的速率,需添加占总量2%的催化剂,所选的催化剂为二氧化锰;
为了消除高温源点出氯气的产生需要添加1%的除氯剂,即过氧化钡。
为了将这些物质合理的凝结并提高整体的强度,需要添加占总量1%凝结剂,凝结剂选取石棉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5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管线、机电设备支架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移式端头液压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