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风力发电的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95117.4 | 申请日: | 2014-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虹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虹丽 |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力 发电 汽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的汽车充电装置,主要是通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风力发电为汽车的蓄电池充电。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主要包括以燃油为能源的燃油汽车和以电能为能源的电动汽车。对于燃油汽车,汽车的启动以及汽车上的各种电器设备均通过蓄电池供电,该蓄电池主要通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充电;对于电动汽车,汽车的启动、汽车的驱动以及汽车上的各种电器设备均通过蓄电池供电,需要在使用前预先通过外部交流充电桩充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在行驶过程中或者停止行驶后往往会使用各种电器设备,例如收音机、DVD、导航系统、照明或电子狗等设备,而这些电器设备的用电量较大。对于燃油汽车来说,难以使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保持满电量状态,停止行驶后,汽车上各种电器设备所能使用的时间短;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由于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不能充电,还减少了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额外的补充充电装置,能够在行驶过程中持续为蓄电池充电,使蓄电池持续保持满电量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技术:
如中国专利号“200620071699.1”公开了一种风能电动节能环保汽车,其公开日为2007年8月8日,其技术方案为所述汽车包括由车底盘、车箱、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的汽车架,在汽车架的位于汽车前盖板前端的前装饰板后安装至少一台以上风力发电机,所述的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叶轮安装在永磁发电机的轴上组成,在汽车架的剩余配置空间安装与发电机连接的直流变频电动机或交流变频电动机,电动机上安装连接相关的蓄电池及稳压器、整流器、逆变器、变压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虽然能使气流沿导流罩运动,但由于导流罩的两端为开口结构,该结构对气流的约束性较小,难以充分利用气流带动叶轮,即导致叶轮的转动速度慢,充电效率低。并且,受叶轮结构所限,其迎风面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仅影响叶轮的转动速度,还影响充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的汽车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力为蓄电池补充充电,能够使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持续保持满电量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的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叶片、转动轴、两台交流发电机和稳压器,所述壳体水平安装在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后面,且壳体正面上部开设有进风口,壳体背面下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活动安装在壳体内的进风口下方,所述的多个叶片固定在转动轴上,且叶片的受风部与进风口相对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伸出壳体分别与两台交流发电机连接,所述两台交流发电机通过稳压器与蓄电池连接。
所述壳体的正面向背面倾斜设置。
所述叶片倾斜设置在转动轴上。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设置有齿轮,所述转动轴通过齿轮驱动交流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汽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依次通过汽车前端的进气格栅和进风口后进入壳体,进入壳体后的气流冲击叶片的受风部,从而带动转动轴旋转,旋转的转动轴通过两端的齿轮带动交流发电机的叶轮快速旋转,实现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从而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然后再通过稳压器稳压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冲击叶片后的气流在叶片和后续气流的带动下从壳体上部向下部运动,并通过出风口排出继续对汽车的发动机等其它部件进行冷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进风口设置在壳体正面上部,出风口设置在壳体背面下部的结构,使得气流只能按照设定的路径流动,对气流的约束性更好,同时气流从出风口排出后仍然能够继续对汽车的发动机等部件进行冷却;而叶片的受风部与进风口相对应,则使得气流对叶片的冲击力度更大。上述两者相结合,在一定的行驶速度下,就能够使叶片以较快的速度转动,从而就能够通过两台交流发电机快速地为蓄电池充电,即使在行驶过程中使用各种电器设备,也能够使蓄电池的电量持续保持满电量状态,不仅提高了燃油汽车在停止行驶后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二、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气流的附壁效应,通过倾斜的正面不仅增大了进入壳体的气流量和气流的进入速度,还更好地约束了气流的流动路径,能够提高壳体内转动轴的转动速度,有利于提高发电效率。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叶片倾斜设置在转动轴上,该结构使得气流对叶片的冲击力度更大,有利于提高转动轴的转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虹丽,未经朱虹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5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