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自动理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625.0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董红伟;徐惠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4 | 分类号: | B65G47/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珩 |
地址: | 226353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软管自动理管装置。
背景技术
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在软管的生产过程中,软管都是采用人工将软管一支一支的进行排列,采用上述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工作量大,效率底下,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要,而且手工接触软管,不符合卫生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管自动理管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软管自动理管装置,包括:
机架;
下转盘,转动设置于机架上;
上转盘,与下转盘同轴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下转盘的上表面上,上转盘的直径尺寸小于下转盘的直径尺寸;
护圈,环绕设置于下转盘的周向,护圈的侧壁上设置有软管出口;
以及动力装置,包括转向相反的下转盘电机和上转盘电机,下转盘电机与下转盘连接,上转盘电机与上转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下转盘电机和上转盘电机相反转动,分别驱动下转盘、上转盘转动,软管在下转盘、上转盘的转动下由于离心作用沿着护圈的内壁跟着下转盘一起旋转,最终由软管出口送出,相较于现有技术,省却了人工,实现了自动排列软管,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避免手工接触软管,符合卫生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下转盘、上转盘为倒锥体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下转盘、上转盘为倒锥体结构,软管由低到高排列,便于软管从软管出口送出,结构更加优化。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理管输送装置,包括理管输送带和设置于理管输送带末端的软管压轮,理管输送带的前端设置于软管出口的外侧,理管输送带的直线方向平行与下转盘转动的切线方向。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软管压轮和理管输送装置为软管提供双重动力,将软管从软管出口送出后由理管输送带送至下一道工序,实现自动化传输。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出管输送装置,包括设置于理管输送带末端的出管输送带和设置于出管输送带前端的软管挂钩,出管输送带与理管输送带在同一直线上且出管输送带的高度低于与理管输送带的高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在理管输送带上当软管头部朝前时,由于软管头部是密封的,软管挂钩无法钩住软管,软管继续运动,最终由出管输送带将软管头部朝前送出;在理管输送带上当软管尾部朝前时,由于软管尾部没有密封,软管挂钩会钩住软管尾部,软管会继续朝前运动,将软管掉头,最终由出管输送带将软管头部朝前送出,保证软管始终是软头头部朝前输送出。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机架上设置有转盘底板和轴承座,上转盘、下转盘设置于轴承座上,轴承座、下转盘电机和上转盘电机设置于转盘底板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轴承座便于上转盘、下转盘的安装和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护圈,3.下转盘,4.上转盘,5.理管输送带,6.软管压轮,7.软管挂钩,8.出管输送带,9.转盘底板,10.下转盘电机,11.上转盘电机,12.电机带轮,13.三角皮带,14.下转盘带轮,15.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软管自动理管装置,包括:
机架1;
下转盘3,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
上转盘4,与下转盘3同轴转动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下转盘3的上表面上,上转盘4的直径尺寸小于下转盘3的直径尺寸;
护圈2,环绕设置于下转盘3的周向,护圈2的侧壁上设置有软管出口;
以及动力装置,包括转向相反的下转盘电机10和上转盘电机11,下转盘电机10与下转盘3连接,上转盘电机11与上转盘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6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