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606.8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7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仪红;丘文漳;陈靖尖;温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美利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G06K19/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rfid 标签 血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采血管。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通常一个RFID 系统包括两种基本器件,由一个询问器( 或阅读器) 和很多应答器( 或标签) 组成。RFID 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大多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目前,RFID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超市、图书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电子钱包、电子卡证等领域。
多年以来,在医用领域用于采集血样的采血管上的信息标示通常是将人工记录有献血者姓名、血型、以及采血日期等简单信息的不干胶纸质标签贴于采血管上。随着信息识别技术的进步,目前多数采用二维条码式。在献血时由计算机生成编号,写入血型以及献血者的相关信息,利用条码扫描实现血样的追溯以及标示。此方法相比以前有较大的改进,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采用的是纸质标签仍然存在标签容易受损或受污染,从而可能导致标签信息无法精确完整读取的情况。此外纸质二维码标签无法再次回收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采用RFID芯片作为采血管上信息标示的载体则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采血管,提高采血标示信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采血标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采血管,包括采血管、RFID标签以及用于固定RFID标签的一次性固定装置,其技术要点在于,所述的采血管主体外侧设有凹槽,所述RFID标签通过所述一次性固定装置固定于采血管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数量至少为两个,用于固定多个不同的RFID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性固定装置为不干胶贴片或热缩管。
进一步的,所述热缩管为套接于采血管外侧的环状结构,通过热缩将RFID标签固定于采血管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热缩管边缘包括凸起,凸起与环状热缩管主体间预设有刀口,用于手动拆除热缩管以回收RFID标签。此外,所述热缩管上与设置凸起相对的边缘包括与所述凸起相应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RFID标签不易受损,且记录的信息量较完整,所以采用RFID标签作为记录采血信息的载体,提高了血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用血的安全性。在一个采血管上放置多个芯片进一步提高了RFID信息读取的可靠性。此外,使用过后的RFID标签可从采血管上拆下来以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RFID标签的采血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次性固定装置在采血管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缩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缩管细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设计,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采血管,包括采血管主体1及凹槽3、采血管管塞2、RFID标签以及用于固定RFID标签的一次性固定装置热缩管4。所述凹槽3用于放置RFID标签。采血管凹槽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可用于放置多个RFID标签。作为优选实施例可选择两个凹槽,用于放置两个RFID标签芯片。
将RFID标签用热缩管4固定于采血管凹槽3内,所述热缩管4为套接于采血管外侧的环状结构,通过热缩将RFID标签固定于采血管凹槽3内。所述热缩管4包括热缩管主体41、边缘凸起42、凸起42与热缩管主体41间预设刀口43以及刀口引线45,用于手动拆除热缩管以回收RFID标签。此外,所述热缩管还包括热缩管4上与设置凸起相对的边缘包括与所述凸起相应的缺口44。缺口44的形成过程为:通过对管状热缩管切割形成本实施例的包含凸起42的热缩管成品,切割后余下的热缩管自然形成缺口,当切割下一个热缩管成品时,该缺口就留在了所述热缩管成品的一边缘。由于缺口并不会对凹槽3内的RFID标签芯片固定形成实质影响,故在成品的热缩管套上自然留下了缺口特征,一方面节约了材料,另一方面简化了热缩管加工工艺。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美利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美利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神经内科用检查器
- 下一篇:一种微痛采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