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513.5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3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旭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希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可靠性 内外 水冷 臭氧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背景技术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为氧气和单个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而且因为它的不稳定性,剩余的臭氧还可被还原成氧气,因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臭氧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功效并有利于环保。
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按原理分为光化学、电化学、原子辐射和电晕放电等几种方式。其中,工业上大多采用电晕放电方法所产生的臭氧源,电晕放电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高压电场使含氧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自由高能电子离解氧分子,经气体碰撞反应又聚合成臭氧分子。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相对能耗最低、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其是采用电晕放电方法生产臭氧的专用设备,而臭氧发生管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件,该放电器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和介电体,其中介电体设置在外电极的外表面上,外电极位于介电体和内电极之间,放电电极与介电体之间具有放电气隙。臭氧的产生和产量以及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与臭氧发生管的电极、介电体和工作时的温度密切相关。
臭氧发生管的放电过程是:当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的施加电压逐渐升高时,两电极间的电场也随之增强,尤其是外电极边缘因集肤效应而更为显著,当电场强度增至含氧气体空气或氧气的击穿强度时,由于介电体的绝缘作用,使外电极附近气体发生电晕放电,上述工作状况与电容相似,都是以充放电形式传输能量,充入的电子中一部分用于离解氧原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所述外电极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所述内电极具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所述外电极套在内电极之外,两者之间形成臭氧流通间隙,所述外电极及内电极的上端和下两端安装有封头,封头与外电极、内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臭氧流通间隙密闭的密封圈,所述两个封头设有连通所述臭氧流通间隙的进出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水套;水套由水套套筒和上、下环形端盖组成,水套套筒套在所述外电极之外,上环形端盖焊接在水套套筒和外电极的上端,下环形端盖焊接在水套套筒和外电极的下端,使得水套与外电极之间形成外冷却水流通间隙,水套套筒设有连通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封头设有中心通孔和环绕该中心通孔布置的多个螺栓通孔,所述上、下环形端盖均设有适配于封头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所述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分别穿过两个封头的中心通孔,所述上环形端盖与上方的封头之间、下环形端盖与下方的封头之间通过穿过所述螺栓通孔和螺栓穿孔的螺栓和紧固螺母固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与内电极的上端部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子通过上环形端盖与内电极电连接。
为了使产生在臭氧发生管表面的凝露水滴快速排走,以避免臭氧发生管的内、外电极发生短路,使得臭氧发生管能够广泛适应高温高湿等恶劣工作环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头的外端面环绕所述中心通孔设有槽体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变深的防水凹槽,所述封头的外端面具有围绕所述螺栓通孔布置的环形凸台。
为了使产生在臭氧发生管内部的凝露水滴快速排走,以避免臭氧发生管内部发生短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头的内端面环绕所述中心通孔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与所述进出气嘴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加快产生在臭氧发生管表面的凝露水滴的排走速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均设有外螺纹,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均套装有内电极螺母和防水平垫,所述防水平垫具有底部凹槽,所述内电极螺母适配于所述内电极的外螺纹,内电极螺母将防水平垫压紧在封头的外端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套装在内电极的上端部并位于内电极螺母与防水平垫之间,所述内电极的下端部套装有位于内电极螺母与防水平垫之间的内电极平垫。
为了避免臭氧发生管的内部冷却水在内电极的上端部位置漏水而造成短路事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冷水弯管和内电极水嘴;所述内电极的下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冷水弯管的一端以氩弧焊焊接在内电极的上端部内、另一端伸出到臭氧发生管外侧位置,所述内电极水嘴与内电极的下端部内螺纹适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旭,未经张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法磷酸氨化料浆连续分离装置
- 下一篇:分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