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3829.2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7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健 |
主分类号: | B65H75/34 | 分类号: | B65H7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管器 回收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收线缆或管线的卷管器,尤其涉及防止线缆或管线急剧回收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公开号为“CN2778769Y”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一种自动卷管器慢回缩装置,它包括固定套、回转体、盖板、传动轴、弹簧、连接件,在固定套一端的开口内设有若干个以同心圆方式排列的圆形凹槽和圆形墙,在回转体的一端上设有若干个以同心圆方式排列的与固定套上的圆形凹槽和圆形墙相配合的圆形墙和圆形凹槽,回转体与固定套之间通过圆形墙与圆形凹槽结构插接在一起,盖板设在固定套的开口处,在由盖板与固定套组成的密封腔内设有具有一定粘度的阻尼液体,传动轴的一端与回转体相接,弹簧和连接件上的圆管依次套在传动轴的另一端上,其中弹簧的一端与传动轴相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件的圆管上。该慢回缩装置消除了因软管或线缆回缩速度过快而造成人员伤害及软管或线缆损坏的隐患。
不过,其慢回缩需要借助于在密封腔体内的阻尼液体来阻碍转动,在一些场合,这种慢回缩的方式需要改进,最好不需要阻尼液,也不需要密封腔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防止卷管器中被拉出的软管或缆线在回收过程中速度过快,且无需阻尼液体来产生转动障碍。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转动架、阻尼壳以及甩块,转动架设置在阻尼壳中并且能转动,转动架具有能随动于卷管器轮毂的转动传动件,甩块设置在转动架上且能相对转动架转动,甩块的长度足以使甩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摆动与阻尼壳内壁接触,以产生阻碍甩块转动的摩擦阻力。
所述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甩块的一端通过枢轴连接于转动架上以便于能相对转动架转动,且另一端具有弹性结合部,弹性结合部结合于转动架上且与阻尼壳内壁不产生摩擦阻力,但所述弹性结合部能在所述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甩块向外摆动进而使所述甩块的另一端与阻尼壳内壁接触,以产生阻碍甩块转动的摩擦阻力。
所述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弹性接合部为弹性钩,所述弹性钩钩在所述转动架上。
所述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在转动架的两端以转动架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对称安装有所述甩块。
所述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转动传动件为齿轮,该齿轮用于与耦接卷管器轮毂的齿轮啮合,以使转动架能随动于卷管器轮毂。
所述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转动架的端部具有圆柱,圆柱的顶端具有凸点,所述甩块的一端具有带缺口的柱孔,所述柱孔的缺口与所述圆柱的凸点对准能使所述甩块连接于转动架上,且所述缺口和所述凸点错位,以便于借助于凸点对所述甩块的限位作用使所述甩块轴向定位于所述转动架上。
所述的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转动架的中心与所述阻尼壳的中心对齐,并且所述转动架通过轴销穿过自身中心再连接于所述阻尼壳的中心。
甩块的离心力大,甩块与阻尼壳的摩擦阻力就增加,摩擦力增大,就阻碍甩块的转动,使甩块转速慢下来,同时管子回缩速度也变慢。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卷管器回收缓冲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5为图1中转动架与甩块的装配原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转动架与甩块处于装配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1至图7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健,未经黄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3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