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体牡蛎养殖笼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976.6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9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林位琅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位琅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王冠宇 |
地址: | 350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牡蛎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单体牡蛎养殖笼。
背景技术
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辽宁、山东沿海称海蛎子,江苏、浙江称蛎黄,福建、广东称蚝。牡蛎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贝类,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干品蛎肉含有蛋白质45%~57%、肝糖19%~38%、脂肪7%~ll%、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黄高200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D和E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很受人们青睐。蛎肉可鲜食或制成干品——“蚝豉”,也可加工成罐头和酱油,鲜蛎汤浓缩后称“蚝油”,有“天上天下,牡蛎独尊”之说法。牡蛎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了牡蛎有治虚弱、解丹毒、止咳等作用,国内已开发出“金牡蛎”、“泰瑞宁”、“活力钙”等产品,牡蛎壳可作烧石灰、水泥、电石的原料及禽畜的饲料,有广泛的用途。
牡蛎的养殖方法较多,随着养殖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其中较常见的有插竹养殖、底播养殖、条石和立石养殖、垂下养殖等。其中垂下养殖又分为栅架式、延绳式和筏架式。不论是哪种养殖方法、方式,选择养殖场地是关键,要根据牡蛎的生活习性和牡蛎对环境因子的要求并在其适应范围之内来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农业有害废水污染程度等。任何品种养殖,管理是重要的一环。长牡蛎垂下式养殖的管理主要有:及时疏散养殖密度,调节养殖水层,加固防台、防沉(筏)等。
牡蛎终身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形而自行移动,它的一生只有开壳和闭壳运动。现有的养殖方法中,大多都是根据牡蛎群聚习性,由各个年龄的个体 群聚而生,在固着基上互相堆积,由于各个年龄段的牡蛎堆积在一起,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就会阻碍一些牡蛎的生长,影响牡蛎的大小,壳形不规则美观,不利于放养和采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养殖过程中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可以使牡蛎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的单体牡蛎养殖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体牡蛎养殖笼,包括网体,底板,盖子,底板上均匀分布有供单体牡蛎生长的凹槽,所述凹槽边缘向上凸起形成一圈高于底板的凸棱,这种结构的养殖笼在养殖牡蛎时,将盖子打开,再将单体牡蛎幼苗放在养殖笼底板上的凹槽中,凹槽成为单体牡蛎独立的生长空间,牡蛎就会在凹槽中顺势生长,且不会影响周围牡蛎的生长,这种养殖笼养大的牡蛎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且易于放养和采收,边缘上的凸棱,可以有效的防止养殖笼底部的泥沙进入凹槽中。
所述凹槽底部设有供泥沙排出的排污孔,可以有效的防止凹槽内部泥沙的沉积,保持凹槽内部的洁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养殖笼底板凹槽剖视图。
实施例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单体牡蛎养殖笼,包括网体1,底板2,盖子3,底板 2上均匀分布有供单体牡蛎生长的凹槽4,所述凹槽4边缘向上凸起形成一圈高于底板2的凸棱6,这种结构的养殖笼在养殖牡蛎时,将盖子打开,再将单体牡蛎幼苗放在养殖笼底板上的凹槽中,凹槽成为单体牡蛎独立的生长空间,牡蛎就会在凹槽中顺势生长,且不会影响周围牡蛎的生长,这种养殖笼养大的牡蛎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且易于放养和采收,边缘上的凸棱,可以有效的防止养殖笼底部的泥沙进入凹槽中。
所述凹槽4底部设有供泥沙排出的排污孔5,可以有效的防止凹槽内部泥沙的沉积,保持凹槽内部的洁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位琅;,未经林位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9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立体水产养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检测余料的鸡舍料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