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宫腔粘连阻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929.1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柯;李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连 阻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宫腔粘连阻断器。
背景技术
女性生殖系统畸形是相对常见影响女性受孕的原因之一,子宫畸形中常见类型为子宫纵隔,该病需宫腔镜下纵隔切开术,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粘连,而节育器需在术后三月再行取出,否则亦会增加宫腔粘连风险。目前常用的宫内节育器多为塑料或金属环,且多为杆状或环状结构,防粘连面积有限;或者分支状节育器,取环时内膜损伤几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在子宫进行纵隔切开术后防止粘连现象发生的宫腔粘连阻断器。
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包括与宫腔的形态相适应“V”型骨架、基座杆;“V”型骨架包括第一骨架臂和第二骨架臂,第一骨架臂的第一端和第二骨架臂的第一端在“V”型骨架的下端相连接,第一骨架臂和第二骨架臂可弹性地彼此靠近而将“V”型骨架闭合为细长型;在第一骨架臂和第二骨架臂之间形成有可降解网片;基座杆形成于“V”型骨架的下端,自第一骨架臂的第一端和第二骨架臂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结合点向下延伸。
优选地,第一骨架臂和第二骨架臂的直径均为2mm。
优选地,基座杆长度为10mm。
优选地,“V”型骨架的第一骨架臂和第二骨架臂关于“V”型骨架的中轴对称。
优选地,所述“V”型骨架的高度为50mm。
优选地,第一骨架臂的第二端和第二骨架臂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40mm。
优选地,在所述基座杆进一步形成有尾丝。进一步优选地,尾丝形成在所述基座杆的自由端。
优选地,可降解网片的孔径为1mm或0.5mm。
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设计为符合子宫形态的“V”型结构,最大限度地占据子宫的空间,“V”型结构的两臂之间设置网片,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术后子宫的粘连。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所设置的网片为可降解网片,放置宫腔内三个月后,网片可自行缓慢降解吸收及排出体外。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设计为符合子宫形态的“V”型结构,在取出未被降解的部分时,不会造成内膜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宫腔粘连阻断器的通过节育器推送器推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包括“V”型骨架、基座杆10。“V”型骨架包括第一骨架臂11a和第二骨架臂11b,优选地,第一骨架臂11a和第二骨架臂11b关于“V”型骨架的中心轴对称。第一骨架臂11a的第一端和第二骨架臂11b的第一端在“V”型骨架的下端相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骨架臂11a和第二骨架臂11b可弹性地彼此靠近而将“V”型骨架闭合为细长型,如图2所示。
在第一骨架臂11a和第二骨架臂11b之间形成有可降解网片13。可降解网片13由抗菌编织线形成。所述抗菌编织线可以是强生公司的薇乔缝线。抗菌编织线由90%的乙交酯和10%的L-丙交酯的共聚物制成。90%的乙交酯和10%的L-丙交酯的共聚物一般在2-3个月降解,随月经血排出,无体内残留,对子宫内膜创面无二次损伤。可降解网片的孔径为0.5mm-1mm。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也可以采用其他在体内可降解的材料制成,不限于上述的材料。
基座杆10形成于“V”型骨架的下端,自第一骨架臂11a的第一端和第二骨架臂11b的第一端相连接的结合点向下延伸。尾丝14可形成在基座杆10的自由端,以后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
图1中,第一骨架臂和第二骨架臂的直径均为2mm,基座杆长度为10mm,“V”型骨架的高度为50mm,第一骨架臂的第二端和第二骨架臂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40mm。但本实用新型的尺寸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在向子宫内放置时,采用节育器推送器进行。宫腔粘连阻断器处于闭合压缩状态,呈细长型,节育器推送器的套筒用于将压缩的宫腔粘连阻断器放入子宫腔,指环为稳定推送器推送方向用。推杆用于套筒进入子宫腔后,用于推出宫腔粘连阻断器。进入子宫内后,被推出的宫腔粘连阻断器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V”型骨架展开,恢复原状,第一骨架臂11a和第二骨架臂11b靠近宫腔两边,可降解网片13将宫腔前后壁隔开,有效防止术后创面的粘连现象的发生。取出时,宫腔粘连阻断器“V”型骨架沿宫腔两边逐渐取出,宫内损伤小,对子宫内膜创面无二次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宫腔粘连阻断器的可降解网片的网状结构有助于充分隔离子宫腔的前后内膜面,更符合术后防粘连要求;可降解网片由抗菌编织线形成,具有抗感染成分,降低感染风险;由于是可降解材料编织而成,术后3月左右可自行吸收,避免取环时的子宫内膜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颈椎骨内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腘静脉穿刺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