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培养皿发芽快速均匀布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801.5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恒梅;申晓慧;姜成;李秀霞;张卫东;张丽敏;李修平;王景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2 | 分类号: | A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皿 发芽 快速 均匀 布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发芽均匀布种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皿发芽快速均匀布种器。即用来向培养皿中快速、均匀摆放种子的布种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实验室中用培养皿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是广大科研人员及教学实验经常采用的方法,一般要求每个培养皿中的种子数量固定且相同,种子在培养皿中的分布要均匀,目前实验室中进行发芽试验时,操作人员首先对每个培养皿所用的种子数量进行计数,然后将这些种子均匀地摆放在培养皿中,这种操作过程既繁琐,又浪费时间,而且种子的摆放也不均匀,另外,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要求设置梯度浓度和重复,这样,一次试验可能会涉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培养皿,传统的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试验的效率,而且会产生计数不准确而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培养皿发芽快速均匀布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培养皿发芽快速均匀布种器,包括底部托环、托种盘、固定盘、调节盘、手柄、固定盘转轴、固定钮、数种孔、托种盘旋转轴、托种盘连接杆、托种盘捏柄和调节盘手柄钮,固定盘与手柄固定连接,固定盘上设有多个数种孔,调节盘通过固定盘转轴与固定盘的正面连接,调节盘上设有与固定盘上的数种孔对应的尺寸、数量均相等的孔,调节盘上表面的边缘还设有一个调节盘手柄钮,底部托环通过三个固定钮与固定盘的背面固定连接,底部托环与固定盘之间留有空隙,托种盘与托种盘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托种盘连接杆的下端通过托种盘旋转轴与手柄连接,托种盘的边缘还设有一个托种盘捏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可用于不同粒径的种子,拓宽了使用范围,满足实验室对不同粒径种子发芽快速均匀布种的需求,提高了布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培养皿发芽快速均匀布种器,包括底部托环1、托种盘2、固定盘3、调节盘4、手柄5、固定盘转轴6、固定钮7、数种孔8、托种盘旋转轴9、托种盘连接杆10、托种盘捏柄11和调节盘手柄钮12,固定盘3与手柄5固定连接,固定盘3上设有多个数种孔8,调节盘4通过固定盘转轴6与固定盘3的正面连接,调节盘4上设有与固定盘3上的数种孔8对应的尺寸、数量均相等的孔,调节盘4上表面的边缘还设有一个调节盘手柄钮12,底部托环1通过三个固定钮7与固定盘3的背面固定连接,底部托环1与固定盘3之间留有空隙,托种盘2与托种盘连接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托种盘连接杆10的下端通过托种盘旋转轴9与手柄5连接,托种盘2的边缘还设有一个托种盘捏柄11。
底部托环1的尺寸与培养皿的尺寸相匹配,放置时底部托环1恰好能放入培养皿内,底部托环1与固定盘3由三个固定钮7相连,底部托环1与固定盘3之间留有空隙,其空隙能使托种盘2恰好自由旋转出入,可通过调节托种盘捏柄11使托种盘2转动,在固定盘3上均匀分布着多个数种孔8,固定盘3的厚度为4mm,可以使种子不至于滑出,紧贴在固定盘3上方的是调节盘4,调节盘4上留有与固定盘上大小数量位置均相同的孔,可通过调节调节盘手柄钮12使调节盘4旋转,调节孔的大小,在操作过程中,先将托种盘2嵌入底部托环1与固定盘3之间,然后根据种子的粒径,通过旋转调节盘4,使孔的大小与种子粒径相当,然后将一定量的种子铺在调节盘4上,使每个孔都恰好有一粒种子,然后倾斜使多余的种子滑落,接着将布种器水平置于培养皿上,使培养皿恰好套在底部托环1上,然后手持托种盘手柄钮,将托种盘2转出,即可使种子均匀地散布在培养皿内,这样,既准确,又均匀,而且快速布种,使试验过程简化,从而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