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91688.0 | 申请日: | 2014-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5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靳帅;熊伟;梁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智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科技创新海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周界 安全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铁路建设的不断加快,短短几年时间,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走在世界最前列。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其中,显然对高铁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为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管理人员对检修人员的操作管理变得极为重要。但是,由于目前高铁覆盖面积大,护栏门多,人员进出频繁,导致事故责任追究困难,难于管理,从而导致经常出现越权进入和越权操作的问题,为高铁的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以解决目前针对高铁覆盖面积大,护栏门多,人员进出频繁的状况,不具备有效且简单便捷的管理系统,从而导致经常出现越权进入和越权操作,使得事故责任追究困难,难于管理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服务器、通讯充电适配器、智能解锁校验装置和无源可识别锁具。所述数据服务器与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通过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相连接,并通过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与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和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相连接,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由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识别和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服务器安装在管理中心计算机内,所述数据服务器可事先安装管理软件,所述数据服务器通过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向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发送锁具数据,并接收由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回传的操作记录并进行保存,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服务器发送的所述锁具数据,并依据所述锁具数据中可解锁数据判定是否可以打开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并存储操作结果,且将所述操作结果传送至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内部固化系统人员的所有权限,不但能接收授权任务,并可在操作过程中实时记录所有设备的开启次数。
其中,所述锁具数据包括:基本锁具信息、解锁操作任务和解锁操作任务时间。
再进一步的,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采用全密封磁编码锁芯,内部安装有射频识别收发芯片。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收发芯片可以将物品的各种相关信息存储在芯片的存储器中,可安装在所要识别的物体上,即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完成对物品的识别。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套系统对高铁沿线防护栏门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越权进入和越权操作的问题,为管理人员加强人员出入管理、设备操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生产,提供一种有效且简单便捷的技术手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所示,一种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服务器1,通讯充电适配器2、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和无源可识别锁具4。所述数据服务器1为客户应用提供服务,如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所述数据服务器1通过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2与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相连接,即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2做为所述数据服务器1与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的通讯桥梁,从而使得所述数据服务器1通过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2与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进行数据传输,并且所述通讯充电适配器2也可以为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进行充放电。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和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4相连接,即所述无源可识别锁具4由所述智能解锁校验装置3识别和开启。无源可识别锁具4满足了所述高铁周界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对锁具可靠性、高安全性、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智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智信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6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