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杆导轨以及含有连杆导轨的智能升降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91628.9 | 申请日: | 2014-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2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勤;恵克业;解琦;马宏斌;赵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导轨 以及 含有 智能 升降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杆导轨以及含有连杆导轨的智能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智能升降平台是一种电器控制自动升降外脚手架,是一种高层建筑外防护标准化、工具化、定型化,架体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一次安装到位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该类脚手架解除了传统施工脚手架需人工搭设和拆除钢管的繁琐,并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验收鉴定,鉴定结论为:技术水平领先,是脚手架技术的一项重大进步,此类脚手架已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然而,目前智能升降平台其规格长度为13.5米,因此,由于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①原架体对塔吊起重量要求严格;②使用时施工现场组装厂地要足够大;③高空架体拆除风险大;④架体运输困难;⑤搭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解决目前智能升降平台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而提出的连杆导轨以及含有该连杆导轨的智能升降平台。
一种连杆导轨,包括钢管、连接杆以及连杆螺帽A、连杆螺帽B;所述连杆螺帽A、连杆螺帽B分别焊接在两段钢管的内壁上,所述连杆螺帽A、连杆螺帽B内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并且连杆螺帽A与连杆螺帽B内的内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段外螺纹,该两端外螺纹与分别与所述连杆螺帽B、连杆螺帽A的内螺纹吻合匹配,两段钢管之间通过连接杆以及连杆螺帽A、连杆螺帽B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连杆导轨,所述连接杆包括三部分,中间段、设置在中间段两端的平滑段、以及分别设置在两平滑段端部的螺纹段;所述中间段的外径与所述钢管的外径相等,两段平滑段的外径与所述钢管内壁直径相吻合,螺纹段即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的一段外螺纹。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连杆导轨,所述连杆螺帽A、连杆螺帽B采用满焊的方式焊接在钢管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连杆导轨,所述连杆螺帽A、连杆螺帽B焊接在距离钢管管口为所述中间段长度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连杆导轨,包括导轨A及导轨B,所述导轨B包括平行的两条所述钢管,两条钢管之间通过连杆I焊接为一体,导轨A与导轨B之间通过连杆II焊接为一体,连杆II的一端焊接在导轨A上,另一端焊接在连杆I上,两段导轨A的端部之间通过导轨连接板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连杆导轨,一段连杆导轨的长度为4.5米。
一种智能升降平台,包含如上任一所述的连杆导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升降平台,在未使用该智能升降平台连杆导轨以前,总长为13.5米,后经多次研究实验做出此连杆导轨,可以使原设计的智能升降平台脚手架长度缩短到4.5米,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连杆螺帽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导轨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导轨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连杆螺帽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导轨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杆导轨,包括钢管12、连接杆13以及连杆螺帽A16、连杆螺帽B17;所述连杆螺帽A16、连杆螺帽B17分别焊接在两段钢管12的内壁上,所述连杆螺帽A16、连杆螺帽B17内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并且连杆螺帽A16与连杆螺帽B17内的内螺纹方向相反;所述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段外螺纹,该两端外螺纹与分别与所述连杆螺帽B17、连杆螺帽A16的内螺纹吻合匹配,两段钢管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以及连杆螺帽A16、连杆螺帽B17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杆螺帽A16、连杆螺帽B17采用满焊的方式焊接在钢管12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