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202.3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7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星明;张平;李照亮;张金旺;徐忠和;刘晓勇;文明刚;董晓磊;张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自然 能源 循环 绿色 建筑 | ||
1.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包括:建筑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本体(1)上设置有采暖供热空调系统(2)、雨水收集处理系统(3)、排放收集处理系统(4),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5)和光伏雷电防护系统(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供热空调系统(2)包括太阳能集热器(6)、换热水箱(7)和地暖盘管(8),所述太阳能集热器(6)安装在建筑物本体(1)的屋顶,所述换热水箱(7)内设置有集热器换热管(9)和地暖换热管(10),所述太阳能集热器(6)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集热器换热管(9)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6)的进水管上设置有集热循环泵(11),所述地暖盘管(8)的进水管、回水管分别与地暖换热管(10)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地暖盘管(8)的进水管上设置有地暖循环泵(12),所述换热水箱(7)的进水口与生活用水供水管相连通,换热水箱(7)的出水口与生活用水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7)内还设置有源热泵换热管(13),所述空气源热泵(14)的进水管、出水管分别与源热泵换热管(13)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空气源热泵(14)的出水管、进水管还分别与地暖盘管(8)的进水管、回水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3)包括雨水收接池(15)、过滤弃流装置(17)和地下储水池(18),所述地下储水池(18)内设置有由多个HDPE雨水管构成的储水模块(19),所述地下储水池(18)的进水口设置有进水过滤井(20),所述雨水收接池(15)的出水口与过滤弃流装置(17)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弃流装置(17)的出水口经过滤芯与进水过滤井(20)相连通,所述地下储水池(18)的出水口设置有排污泵和绿化浇灌泵(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收集处理系统(4)包括粗细格栅沉砂装置(22)、调节池(23)和厌氧发酵罐(24),排污口经过粗细格栅沉砂装置(22)与调节池(2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调节池(23)的出口与厌氧发酵罐(2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厌氧发酵罐(24)的排污口与沼液沼渣池(25)相连通,沼液沼渣池(25)上设置有绿化浇灌泵;
所述厌氧发酵罐(24)的出气口经沼气正负压保护器(26)与气水分离器(27)相连通,所述气水分离器(27)经脱硫塔、阻火器与调控表(28)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然能源循环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雷电防护系统(29)包括接闪带(30)和光伏发电装置(31),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1)中的光伏板支架与接闪带(30)相连接,接闪带(30)与建筑物本体(1)的钢柱(32)相连接,所述建筑物本体(1)的底部预埋有接地极(33),钢柱(32)与接地极相连接,所述光伏发电装置(31)中的直流汇流箱、直流配电柜和交流配电柜均通过MEB线与MEB等电位联结母排(34)相连接,所述MEB等电位联结母排(34)与接地极(3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未经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2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