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型短纤维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90860.0 | 申请日: | 2014-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宋杏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盛化纤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2G3/32 | 分类号: | D02G3/32;D02G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蓬松 短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蓬松型短纤维。
背景技术
短纤维是通过各种化学纤维纺织加工成的纤维束并切断成相当于各种天然纤维长度的纤维产品,其广泛应用于织布、制绳、制纤维、针织、刺绣和当填充物等。对于填充物而言,短纤维最主要的功能是蓬松且具有弹性,能够使得被填充物体在保证整个物体重量的情况下,使得整个物体被填充完全,在使用时,物体被压扁后,能够回复原来的形状,一般现有技术的短纤维强度低,弹性差,蓬松效果不明显,容易断裂,透气性好,且不容易伸长,所以对现有的短纤维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力,透气性好,强度高的短纤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蓬松型短纤维,所述短纤维包括主线,所述主线由多根氨纶丝制成,所述主线上设有缠绕部,所述氨纶丝中心呈中空设置,所述氨纶丝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的卡槽,所述缠绕部包括涤纶丝与棉纤维丝,所述涤纶丝呈螺旋状卷绕在主线上,所述棉纤维丝呈螺旋状卷绕在主线上,所述缠绕部还包括第三缠绕线,所述第三缠绕线穿设在涤纶丝和主线之间,所述第三缠绕线还穿设在棉纤维丝与主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线包括多根氨纶丝制成,能够使得短纤维的弹性增加,氨纶丝中心呈中空设置,氨纶丝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的卡槽,能够增加短纤维的透气性能,涤纶丝呈螺旋状卷绕在主线上,棉纤维丝呈螺旋状卷绕在主线上,呈螺旋状的设置,不但能够增加透气性能,短纤维的蓬松性增强,能够增加短纤维的强度,第三缠绕线穿设在涤纶丝和主线之间,第三缠绕线还穿设在棉纤维丝与主线之间,在卷绕涤纶丝与棉纤维丝的时候,把第三缠绕线卷绕在涤纶丝和主线之间,同时把第三缠绕线卷绕棉纤维丝与主线之间,使得在绕设第三缠绕线的时候更加容易,第三缠绕线的设置能够使短纤维整体的蓬松性增强,该设计还能够提高短纤维的弹性,能够提高短纤维整体的蓬松性,还能够增加短纤维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线通过多根氨纶丝正捻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氨纶丝通过正捻的方式拧在一起,能够在得到较好的弹性的前提下,能够使得主线上的空隙更大,还能够对短纤维进行透气,使得短纤维的透气性能增加,还能够增加主线的强度,在一根氨纶丝断裂之后,还有多跟氨纶丝连接,使得短纤维还能够正常使用,该设计还能够提高短纤维的弹性,使得短纤维能够拉伸强度增加,能够增加短纤维的透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缠绕线由聚酰胺纤维丝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酰胺纤维丝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所以制成的短纤维非常坚固耐用,但是聚酰胺纤维丝的手感较差,如果用聚酰胺纤维丝纺织出的纺织品,穿着时舒适度较差,所以与棉纤维丝环绕在氨纶丝上,使得短纤维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还有着更好的舒适度,使得短纤维使用的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均中心呈中空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均中心呈中空设置,能够使得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的透气性能增强,能够增加短纤维的整体性透气,还能股对产生液体进行吸附,防止液体残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的横截面均为三角截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均设置成三角,就能够制得横截面为三角截面的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由于涤纶丝、棉纤维丝与聚酰胺纤维丝的横截面呈三角,所以使异形截面,而异形截面的纤维具有抱合性好的特点,所以形成的短纤维非常牢固,该设计能够提高短纤维的抗拉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短纤维具有高弹力,透气性好,强度高和吸附能力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型短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型短纤维的氨纶丝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型短纤维的涤纶丝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型短纤维的棉纤维丝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蓬松型短纤维的聚酰胺纤维丝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线;11、氨纶丝;111、卡槽;2、缠绕部;21、涤纶丝;22、棉纤维丝;23、第三缠绕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盛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盛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螺杆挤出装置
- 下一篇:起动马达的输出齿轮连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