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通讯网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90829.7 | 申请日: | 2014-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6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洪伟;李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叶凡 | 
| 地址: | 101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整车 通讯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通讯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的逐步恶化,温室效应等现象造成的环境破坏越发严重,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极其恶劣,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各个国家对汽车排放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整车厂也加紧研究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排放标准,新能源车作为新一代能源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控制器众多,电磁干扰现象严重,对于通信实时性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通讯方式进行通讯。
总线技术在汽车领域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国外公司在80年代就开发出汽车级的总线通讯产品,主要应用在中高级车型中,随着汽车电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上也逐渐配备了带有总线功能的控制器。
不同整车厂采用的总线标准不尽相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CAN总线,是由德国BOSCH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逐步开始应用到汽车行业中的,目前几乎所有的电控车型中都采用了CAN总线技术。而在90年代开始随着LIN总线标准形成,越来越多的车型也开始使用了成本相对较低的LIN总线,这两种总线通讯技术基本上占据了大多数车型。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针对同一车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会同时出现,在设计开发时要考虑到开发时间、开发成本等因素,设计能够满足不同车型使用的控制器,在整车通讯网络中也是如此。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中一般会将整车控制器VCU/HCU、电机控制器MCU、电池管理系统BMS直接联接至传统车总线通讯网络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控制器数量相对较少,功能相对单一的系统中十分常见,但在面对复杂的控制系统时,往往会出现总线负载率高,通信不畅通的情况。
此外,当新能源汽车发生故障时,常见的做法是外接诊断设备,具体地说,将诊断设备有线连接到新能源汽车的诊断接口,从而进行故障排查、诊断及维修。对于一般的驾驶员,不仅需要额外购买诊断设备,而且外出时随车携带诊断设备也比较麻烦,用户体验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通讯网络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通讯网络系统,包括:
内部集成有网关的整车控制器;
车身系统,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
动力系统、高压系统、充电系统,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
诊断系统,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和车身系统;
其中,所述诊断系统包括:
CAN控制器;
第一CAN收发器,连接所述CAN控制器;
第一共模电感,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CAN收发器,另一端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
第一静电阻抗器,其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相连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诊断系统还包括:
第二CAN收发器,连接所述CAN控制器;
第二共模电感,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CAN收发器,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系统;
第二静电阻抗器,其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与所述车身系统相连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诊断系统还包括:
第三CAN收发器,连接所述CAN控制器;
第三共模电感,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三CAN收发器,另一端连接用来显示故障信息的液晶显示屏;
第三静电阻抗器,其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与所述液晶显示屏相连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车身系统包括:
车身控制器,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诊断系统;
通过LIN总线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的座椅模块、自动天窗、门锁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车身系统的通讯速率为19.2Kbit/s。
优选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
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单元、车身稳定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智能仪表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动力系统的通讯速率为500Kbit/s。
优选地,所述高压系统包括:通过CAN总线连接所述整车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电源变换器、空调系统、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所述高压系统的通讯速率为500Kbit/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磨损汽车静电消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及其车道偏移装饰件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