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0158.4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0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俊伟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13/629;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载接 插件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插件与电路板的配合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接插件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即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其中,常见的环境性能包括耐温、耐湿、耐盐雾、振动和冲击等。在耐温方面,目前连接器的最高工作温度为200℃(少数高温特种连接器除外),最低温度为-65℃。由于连接器工作时,电流在接触点处产生热量,导致温升,因此一般认为工作温度应等于环境温度与接点温升之和。在某些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连接器在额定工作电流下容许的最高温升。对于现有固定于电路板上的接插件结构而言,突出端子的一端直接与电路板板面贴紧固定,端子则穿过电路板另一面完全焊接,并且尽量避免虚焊,因而对于该结构的接插件,其热量均从背离端子的一端通孔进行散热,然而,在工作时必定有另一对插件与该通孔位置对插,形成一封闭的结构,从而导致热量无法及时疏散,在功率较高的设备当中容易造成温升过高而超出规定的情况。再者,现有插头与插针的配合结构当中,大多都是利用4面封闭的方形实心针座的,实心针座的缺点在于由于中间实心,其热量无法及时向外传出;基于该散热考虑,现有的配合结构有部分采用空心的插针结构,然而,现有技术的端子插头与空心端子因为冲压一体成型的对接问题,造成单边的限位弹片变形量较大,由于空心插针与插头的接触面较小,容易造成插拔力不稳定,还有多次插拔后产生的接触不良,在遇到较大电流时容易因为热量集中而产生无法及时接触散热的后果,其热稳定性相对不高,因而市场上现有的大功率仪器对于空心插针的采用尚存在谨慎态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克服端子插头与空心端子造成单边的限位弹片变形量较大、插头与空心端子接触面较少以及遇较大电流时容易因为热集中现象而发热导致故障的结构。
其实现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包括空心端子和空心针座,所述空心端子的一侧设置有一向空心端子内部凹陷的抵压部;所述空心针座包括胶座及固定于胶座的空心插针,空心插针的头部为三面形成的半框状,尾部为一个宽面折边形成的凹槽状,头部位于前端的三侧面逐渐向顶端聚拢而呈尖状,头部的末端为三侧面形成的半框状且各侧面宽度分别大于头部前端对应各侧面的宽度,所述的空心插针的头部插于空心端子内,胶座设置有双排等距排列的多个空心插针,胶座在向外凸起空心插针的一端边缘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散热槽,两排相对位置的空心插针与其边缘的两散热槽成同一直线。
作为对上述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散热槽距离胶座底部0.8mm。
作为对上述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的进一步描述,空心端子抵压部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弹片,限位弹片向空心端子的头部内部凹陷且与端子本体冲分开。
作为对上述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空心端子的正面设置有一向空心端子内部凹陷的锁扣及导正沟。
作为对上述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的进一步描述,两排空心插针之间设有挡条,所述的挡条与胶座的底部平齐。
作为对上述板载接插件配合结构的进一步描述,两相对的散热槽延伸至挡条的两侧位置之间的部分平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空心插针,相对一般的实心四面环绕接触结构而言,除了头部位于前端的三侧面与空心端子接触外,还增加了位于末端的半框状三个接触侧面,如此增加为6个面与空心端子的接触,在空心端子的背面增加一抵压部,抵压部下方设有一个窗口,两侧的弹片两边与端子本体冲分开,使空心端子四面接触到针座、包括空心PIN针座的匹配,其插拔更为稳固且改善多次插拔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因接触面积的增加,在大功率电器的传输中可更好地缓解热集中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大电流的承受能力,由于空心插针中间空心,热量可以在中间散出,配以接插件与电路板的固定位置,由于底部具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散热槽,端子是固定于散热槽的中间部位的,因此端子的热量可经由散热槽向外部散出,实现热量的整体疏通,达到散热效果的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实心针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心针座侧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空心针座俯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空心针座侧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空心端子的侧面结构图。
图6是空心端子的正面结构图。
图7是空心端子的背面结构图。
图8是空心端子与空心插针对插的侧面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俊伟,未经黄俊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1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