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肋板拉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0030.8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7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丰;仝钦臣;陈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6D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肋板拉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建造技术,具体说是一种肋板拉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需要装配大量的肋板,此前不采用拉入法的话,后期需要的进行补板的装配及焊接,工作量很大,一般拉入法都是采用卷扬机拉入的方法,但是此种方法,卷扬机需要预制大型基础,占地面积大,拉入的方向单一,灵活性不强,而且投资也非常大。另外,由于分段较长,有多道肋板需要拉入,拉接钢丝绳须使用挂钩穿过肋板的贯穿孔才能进行下一块肋板的拉入,为适应肋板重量所使用的挂钩体积大,无法穿过只有50mm高度的肋板贯穿孔,由卷扬机端拆卸钢丝绳操作烦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卷扬机拉入肋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使用便捷,省时省力的肋板拉入工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肋板拉入工装,包括气动葫芦、链条、拉入转换器和钢丝绳,链条绕接拉入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气动葫芦,钢丝绳绕接拉入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肋板。
所述钢丝绳绕接拉入转换器经挂钩连接肋板。
所述拉入转换器包括链条滚轮、链条滚轮轴、钢丝绳滚轮、钢丝绳滚轮轴、滚轮连接板和锁紧螺母,链条滚轮轴和钢丝绳滚轮轴相互平行设置,链条滚轮轴和钢丝绳滚轮轴垂直穿接于两滚轮连接板之间且由锁紧螺母旋合链条滚轮轴和钢丝绳滚轮轴压接滚轮连接板锁紧,链条滚轮活动穿接于链条滚轮轴上,链条绕接于链条滚轮上,钢丝绳滚轮活动穿接于钢丝绳滚轮轴上,钢丝绳绕接于钢丝绳滚轮上。
所述链条滚轮为外圆周阶梯式凹槽的滚轮。
所述钢丝绳滚轮为外圆周圆弧凹槽的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链条与工装链条滚轮相连,工装钢丝绳滚轮与钢丝绳相连,通过此工装实现将气动葫芦的拉力传递给钢丝绳将拉力传递给肋板,实现肋板的拉入,使用灵活方便;同时,工装拆装方便,能够快速实现气动葫芦链条穿越已经拉入完成的肋板贯穿孔,对下一块肋板进行拉入,缩短了肋板拉入周期。
2、链条滚轮设计的阶梯式凹槽,能够将气动葫芦链条完全贴合,防止滑脱;钢丝绳滚轮设计的内圆弧,在通过此工装连接钢丝绳将拉力传递给肋板时,防止钢丝绳出现位置跑偏问题,避免工装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工装损坏和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使用可拆卸拉入转换器配合气动葫芦作为拉入法实现的设备,在肋板拉入过程中,拆卸、组装便捷,可以减少人力、材料的消耗,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入转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链条滚轮1,钢丝绳滚轮2,滚轮连接板3,滚轮轴4,锁紧螺母5,链条6,钢丝绳7,气动葫芦8,挂钩9,肋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2所示,一种肋板拉入工装包括链条滚轮1、钢丝绳滚轮2、滚轮连接板3、滚轮轴4、锁紧螺母5、链条6、钢丝绳7、气动葫芦8和挂钩9。两滚轮轴4相互平行设置,两滚轮轴4垂直穿接于两滚轮连接板3之间且由锁紧螺母5旋合两滚轮轴4压接滚轮连接板3锁紧,链条滚轮1活动穿接于一滚轮轴上,链条滚轮为外圆周阶梯式凹槽的滚轮,链条6绕接于链条滚轮上阶梯式凹槽内且连接气动葫芦8,钢丝绳滚轮2活动穿接于另一滚轮轴上,钢丝绳滚轮为外圆周圆弧凹槽的滚轮,钢丝绳7绕接于钢丝绳滚轮2上圆弧凹槽内且经挂钩9连接肋板10。
该工装的使用方法为:
1、拆除拉入工装的锁紧螺母;
2、打开其中一块滚轮连接板;
3、将链条装入链条滚轮;
4、同时将钢丝绳装入钢丝绳滚轮;
5、将滚轮连接板安装到位,并且将锁紧螺母拧紧;
6、将钢丝绳与肋板连接,启动气动葫芦,收紧链条,通过拉入工装将气动葫芦的拉力传递给拉入钢丝绳,从而将肋板逐一进行拉入;
7、肋板拉入完成后反向拆卸链条与拉入工装的锁紧,将钢丝绳连接至下一块肋板,链条穿过已完成拉入的肋板上的贯穿孔后再次重复步骤3与拉入工装锁紧,重复步骤6完成下一块肋板的拉入;
8、重复步骤7依次完成多块肋板的拉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0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舱室的漏水口结构
- 下一篇:儿童电动车减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