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89710.8 | 申请日: | 2014-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5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锐;袁宏;汤绍国;李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刘丽君 |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船舶 气密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船舶管系气密试验,现阶段,船舶管系气密试验的方法是根据船舶管系的布置情况,现场用跨管、紫铜管和接头加工一套气密试验装置,然后利用加工形成的气密试验装置完成船舶管系气密试验,采用该方法对船舶管系进行气密试验,需要现场加工气密试验装置,从而降低船舶管系气密试验的效率,延长船舶的建造周期,而且,当一艘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完成后,拆卸下来的气密试验装置无法再次在其它船舶上进行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即加工成的气密试验装置不能循环使用,必须为每艘船舶加工一套气密试验装置,从而浪费材料,增加人力和物力,进而增加船舶的建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能够提高船舶管系气密试验的效率,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节省材料,节约人力物力,降低船舶的建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与待测试管路连接使用,该气密试验装置包括第一钢块、第二钢块、钢管件以及压力表集成件,所述气密试验装置还包括五个端接头:第一端接头、第二端接头、第三端接头、第四端接头、第五端接头,五个端接头均包括中空通道,钢管件的左端固定有第一密封板,右端固定有第二密封板;
所述第一钢块和第二钢块的中心均开有圆孔,第一钢块与第一端接头固定连接,第一端接头的中空通道与第一钢块的圆孔正好相对;第二钢块与第二端接头固定连接,第二端接头的中空通道与第二钢块的圆孔正好相对,第二端接头上固定有用于密封中空通道的堵头,第一钢块、第二钢块分别与待测试管路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压力表集成件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竖直固定在底板的一侧,且面板上固定有若干个压力表;
所述钢管件位于压力表集成件的底板上,钢管件左端的第一密封板、右端的第二密封板和钢管件的一个侧壁上均开有圆孔,第一密封板与第三端接头固定连接,第三端接头的中空通道与第一密封板上的圆孔正好相对,且第三端接头上连接有一根软管;第二密封板与第四端接头固定连接,第四端接头的中空通道与第二密封板上的圆孔正好相对,且第四端接头通过一根软管与第一端接头连接;钢管件开有圆孔的侧壁与第五端接头固定连接,第五端接头的中空通道与钢管件侧壁的圆孔正好相对,且第五端接头通过一根软管与压力表集成件中的和待测试管路压力值范围匹配的一个压力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五个端接头的中空通道的直径均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钢块、第二钢块、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和钢管件侧壁上的圆孔的直径均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五个端接头的中空通道的直径与第一钢块、第二钢块、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和钢管件侧壁上的圆孔的直径均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端接头、第二端接头、第三端接头、第四端接头和第五端接头均为螺纹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的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只需要制作一次,制作完成后能够反复组装使用,能够多次对不同船舶进行管系气密试验,有效提高船舶管系气密试验的效率,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能够节省材料,节约人力物力,有效降低船舶的建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的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拆装简易,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船舶管路中组装适用于船舶管系的气密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有第一端接头的第一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有第三端接头、第四端接头和第五端接头的钢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端接头,2-第一钢块,3-堵头,4-第二钢块,5-第二端接头,6-钢管件,7-第三端接头,8-第四端接头,9-第五端接头,10-压力表集成件,11-压力表,12-待测试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9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菠萝叶纳米纤维素保湿美白水洗凝胶面膜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良的测压堵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