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线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88344.4 | 申请日: | 2014-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4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拥华;李宝;卢朝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英彬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线缆。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同时耗用了大量的石油资源,给大气产生极大的污染。据统计每年汽车尾气约排放2亿吨有害气体,占大气污染总量的60%以上,是公认的污染大气的“头号杀手”。因此,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70年代后,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一直推动着汽车新技术朝着低油耗、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而电动汽车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又迎来了新的机遇。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电动汽车不仅行驶时废气排放低(纯电动车行驶时为零排放),而且因其使用的是一种二次能源,来源广泛。据计算,每年每辆电动汽车可节省1.4-1.8t石油。所以电动汽车的使用,将对全球性节能及治理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电动车大量生产与使用,配套设施也需要能同速发展,如果配套的充电站及充电器等。由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主要由蓄电池及电机两部分组成,因此,要求电动汽车必须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极高的电源传输线。
目前防火电缆多采用聚氯乙烯加阻燃剂制造的护套来进行阻燃,但这种方法使电缆成本大幅度上升;另外,由于阻燃剂中含有大量卤素,电线电缆在燃烧时就会放出大量的毒气、酸雾和烟气,这些燃烧产物不仅危及生命完全,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设备和建筑物的严重腐蚀,给灭火、消防救生和人员撤离及抢救财产造成很大的障碍。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充电站成了电动车发展的必要元素。在现有技术中,充电站、充电桩所使用的连接电缆仅包含电源连接线,不具备信号控制功能;即使有些电源连接线配备了信号传输线,但信号传输芯线除了绝缘皮外,外部没有任何屏蔽包覆层,容易造成信号传输错误或中断,且线缆中无填充物,屏蔽能力差,易燃烧,外层破坏后,由于液体的进入,会导致短路,造成危险,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的充电线缆。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充电线缆,在其内部设有导电PVC层,在该导电PVC层中,设有充电单元和信号传输单元,在导电PVC层周围由内至外依次包覆有外屏蔽层,液体感应层,导液层和外保护套,其中,所述液体感应层中均匀设有多根液体感应线,所述导液层外表面设有螺纹凹槽A,在液体感应线处设有开口,在外保护套内表面对应导液层外表面的螺纹凹槽A,设有螺纹凹槽B,所述螺纹凹槽A和螺纹凹槽B形成导液通道。
所述充电单元与信号传输单元间隔设置。
所述充电单元包括两根电源线和两根地线,所述地线设于所述信号传输单元两侧。
所述信号传输单元包括控制信号传输线和反馈信号传输线。
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线包括三根呈“品”字型设置的传输芯线,在该传输芯线周围设有内屏蔽层和绝缘包覆。
所述反馈信号传输线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传输芯线,在该传输芯线周围设有内屏蔽层和绝缘包覆。
在电缆中心部还填充有绝缘芯线。
所述绝缘芯线由涤纶丝和PVC材料构成。
所述液体感应线之间填充有阻燃绝缘填料。
所述内屏蔽层和外屏蔽层包括:铝箔屏蔽层和编织屏蔽层,所述编织屏蔽层紧贴保护套内表面,所述铝箔屏蔽层紧贴编织屏蔽层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源单元周围设置导电PCV层,并结合屏蔽层,使得本新型的充电电缆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反馈信号传输线与控制信号传输线相互独立,使获得的反馈信号更加准确,达到更好的充电效果;设置液体感应层,在外保护套被破坏后,液体进入线缆中,液体感应层会发出预警信号,使得本新型的线缆安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电PVC层 2.外屏蔽层 3.液体感应层 4.导液层
5.外保护套 6.液体感应线 7.电源线 8.地线
9.控制信号传输线 10.反馈信号传输线 11.传输芯线
12.内屏蔽层 13.绝缘包覆 14.绝缘芯线 15.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坤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8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芯中压组合阻水电缆
- 下一篇:一种开孔泡沫空隙填充阻尼橡胶的隔声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