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对页岩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的简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7193.0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5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张鑫;胡述清;刘欢;杨东凡;李其鑫;黄勇斌;罗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页岩 有机 含量 进行 分析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对页岩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页岩气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页岩气很早就已经被人们所认知,但采集比传统天然气困难,随着资源能源日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人们逐渐意识到页岩气的重要性。页岩气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与油页岩、油砂、地沥青等差别较大。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是最好的页岩气发育条件。
页岩亦属致密岩石,故也可归入致密气层气。它起始于阿巴拉契亚盆地的泥盆系页岩,为暗褐色和黑色,富有机质,可大量生气。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并可以吸附气和水溶气形式赋存,为低(负)压、低饱和度(30%左右),因而为低产。但在裂缝发育带可获较高产量,井下爆炸和压裂等改造措施效果也好。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稳定产气。但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随着世界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实现页岩气商业性开发。过去十年内,页岩气已成为美国一种日益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而到2010年,因为水力压裂、水平钻井等技术的发展,页岩气所占的比重已超过20%。页岩气中有机碳含量的多少是对页岩气品质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传统对页岩气有机碳含量分析的仪器结构复杂,而且误差率大,对于生成的页岩气品质以及含量的判定带来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对页岩有机碳含量分析的仪器结构复杂,而且误差率大,对于生成的页岩气品质以及含量的判定带来很大麻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对页岩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的简易装置,该装置通过对页岩气进行混合水处理,利用高强紫外线氧化处理后将碳分离最终进行测定,使得有机碳含量测定精确,有利于判定页岩气中有机碳的含量,解决了现有对页岩有机碳含量分析的仪器结构复杂,而且误差率大,对于生成的页岩气品质以及含量的判定带来很大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能够对页岩有机碳含量进行分析的简易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氧化室,所述氧化室中设置有水银蒸汽电弧灯管,氧化室的外部设置有电源,电源与水银蒸汽电弧灯管连接,水银蒸汽电弧灯管的外壁上套合有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盘管,盘管的两端均伸出氧化室,其中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电导率传感器一,且电导率传感器一与进气管连通,出气管包括相互连通的出气管一和液体管,出气管一和液体管均同时与盘管连通,盘管与出气管连通的位置设置有分离器,分离器同时与盘管、出气管一和液体管连通,且分离器设置在氧化室外部,液体管上设置有电导率传感器二,电导率传感器二与液体管内部连通,出气管一上设置有电阻系数传感器,电阻系数传感器与出气管一内部连通,电阻系数传感器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同时与电导率传感器一和电导率传感器二连接,电导率传感器一和电导率传感器二均连接有数据显示器和蜂鸣报警器,且数据显示器和蜂鸣报警器均与控制箱连接。
所述出气管一上设置有流量计一和流量控制阀一,流量计一和流量控制阀一均与出气管一连通,流量控制阀一设置在电阻系数传感器和流量计一之间。
所述液体管上设置有流量计二、流量控制阀二以及TOC分析仪,且流量计二、流量控制阀二以及TOC分析仪均与液体管连通,流量控制阀二设置在流量计二和TOC分析仪之间,流量计二设置在流量控制阀二和电导率传感器二之间。
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压力控制器和压力表,且压力控制器和压力表均与进气管连通,压力表设置在压力控制器和氧化室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创源油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7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