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4330.5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王钰;胡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连接器 简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布的USB-C-Type 1.0版协会规范,其USB-C-Type 1.0连接器产品其相对传统的USB连接器而言,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其接口不再分正反向,可以实现正反插接;同时,其也作为新的基于行业标准的超薄连接器,有利于更薄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及台式机等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出现,尤其是,USB-C-Type 1.0连接器在充电和数据传输方面高速高效,其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G bit/秒, 因此,USB-C-Type 1.0连接器将可能成为未来各种设备所需要的唯一连接器。
但是,所公布的USB-C-Type 1.0版协会规范之连接器产品中,其插头连接器内的锁扣屏蔽隔板包括有向前延伸设置的两锁扣勾部和向后延伸设置的两焊接脚,该两焊接脚通过焊条焊接于电路板上,其焊接过程麻烦、费时,所耗费生产组装成本较高;另外,所公布的USB-C-Type 1.0版协会规范之连接器产品中,其插头两侧分别单独设置接地弹片,使得该插头连接器显得整体零件数量较多、结构复杂、成型制作及组装均较麻烦。
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其通过将隔板部的凸部与主体屏蔽壳抵触导通,能够省去现有锁扣屏蔽隔板所需的焊接工序,简化工艺过程,节省生产组装成本;同时其隔板部避免上、下排端子间信号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插头连接器的简化结构,包括有主体屏蔽壳、绝缘主体、上排端子、上端子埠、锁扣屏蔽隔板、下排端子及下端子埠;
其中,该上排端子一体成型于上端子埠内形成上排端子模组,该下排端子一体成型于下端子埠内形成下排端子模组,该绝缘主体内形成有前后端开口的容置腔,前述上排端子模组和下排端子模组上下叠置并一同安装于容置腔内,该上排端子的各接触部向下凸设,该下排端子的各接触部向上凸设,自绝缘主体前端开口朝向上、下排端子的接触部之间位置形成与母座适配的正反插接腔,前述上、下排端子的各焊接部连接于电路板上;
该锁扣屏蔽隔板设置于上、下排端子之间,该锁扣屏蔽隔板包括有用于对上、下排端子间起隔离信号作用的隔板部和用于与母座凹位相锁扣的锁扣勾部,该锁扣勾部自隔板部前端两侧位置分别向前延伸设置,该隔板部两侧缘分别凸设有第一凸部,且该第一凸部分别凸露于绝缘主体的两侧;该主体屏蔽壳包覆于绝缘主体外,前述隔板部的第一凸部抵触导通于主体屏蔽壳的内侧壁上,该主体屏蔽壳焊接于前述电路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部完全覆盖式隔离于上、下端子埠的配合面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部两侧缘分别凸设有位于前述第一凸部后方的第二凸部;于前述绝缘主体后端面向前凹设有两定位槽,该定位槽分别位于容置腔的两侧,且定位槽与容置腔水平方向彼此贯通,以及,该容置腔两内侧壁分别向外开设有扣孔;前述第一凸部分别自相应的扣孔伸出,前述第二凸部紧配式抵于相应定位槽的内侧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屏蔽壳后端一体向后延伸形成有焊接臂,该焊接臂的末端设置有勾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焊接臂分别连接于主体屏蔽壳后端两侧位置,且每侧设置有上、下各一个焊接臂,同侧的两个勾部上下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屏蔽壳前端朝向正反插接腔内部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有接地弹片,该接地弹片分别形成于主体屏蔽壳的顶壁及底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地弹片包括有弯折连接于主体屏蔽壳前端的固定部和一体连接于固定部上的自由弹臂,该自由弹臂上形成有接触凸部,该上、下接地弹片的接触凸部相向凸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隔板部的凸部与主体屏蔽壳抵触导通,能够省去现有锁扣屏蔽隔板所需的焊接工序,简化工艺过程,节省生产组装成本,同时隔板部完全覆盖式隔离于上、下端子埠的配合面之间,避免上、下排端子间信号干扰,以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4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