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栽苗木防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3133.1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1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段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东红 |
主分类号: | A01G13/10 | 分类号: | A01G13/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苗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防护装置,具体为一种新栽苗木防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三北地区森林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日益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良好的动物生态系统,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到不断的丰富。
同时,由于野兔数量快速增长,对我国三北地区的新造林地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每到春冬两季,林地里杂草植被大量干枯,水源缺乏,野兔开始对仁用杏、油松、侧柏等新造林地进行危害,在根茎部或顶部啃咬苗木,至使新栽苗木死亡。此外,野兔有磨牙的天然习性,常从根径处咬断苗木。
目前,几乎所有的新造林地都遭受野兔危害,严重危害的地块新造苗木被害率达100%,需要补植补栽,甚至重新造林,但重新造林后同样还受到野兔的危害,年年造林不见林,生态建设大受影响,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只有等苗木生长3—5年、干部木质化后野兔才不危害。生产上一般采用防啃剂防治野兔,但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新栽苗木受野兔危害造成经济损失严重且生态建设受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栽苗木防兔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栽苗木防兔装置,包括漏斗状防护壳体,防护壳体是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半防护壳体组成的,半防护壳体侧壁开有若干圆孔,两半防护壳体侧边缘开有位置相对的半圆孔,且两个半防护壳体的两相邻侧边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销和卡槽。
使用时,将一个半防护壳体套在新栽苗木上,另一个半防护壳体从另一侧套在新栽苗木上,把苗木的侧枝从圆孔及半圆孔围成的圆孔处穿过,不影响苗木的生长,随后将卡槽与卡槽配合锁死,对整株苗木形成保护,使野兔无法下口,解决了现有新栽苗木受野兔危害造成经济损失严重且生态建设受影响的问题。
防护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其一体的塑料钉,塑料钉上连接有位于防护壳体下端的加长橡塑管,当新栽苗木较高时,在新栽苗木下部先套上直径与其配套的加长橡塑管,随后将防护壳体通过塑料钉与加长橡塑管连接,可起到防护较高苗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不仅解决了野兔危害新栽苗木干部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野兔危害苗木顶梢的问题,一次使用可防护5年以上,防治效果很好,造一片林活一片林,不仅大幅度减小了经济损失,而且有助于生态建设,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半防护壳体,2-圆孔,3-半圆孔,4-卡销,5-卡槽,6-塑料钉,7-加长橡塑管。
具体实施方式
新栽苗木防兔装置,包括漏斗状防护壳体,防护壳体是由两个对称分布的半防护壳体1组成的,半防护壳体1侧壁开有若干圆孔2,两半防护壳体1侧边缘开有位置相对的半圆孔3,且两个半防护壳体1的两相邻侧边部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销4和卡槽5。
防护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其一体的塑料钉6,塑料钉6上连接有位于防护壳体下端的加长橡塑管7。
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中一个半防护壳体1的一侧边部开有若干卡槽5,另一侧边部设置有若干卡销4;另一个半防护壳体1的一侧边部开有与前一半防护壳体1的卡槽5相配合的卡销4,另一侧边部开有与前一半防护壳体1的卡销4相配合的卡槽5。
防护壳体由塑料制成,为半圆弧结构,防护壳体下部的柱状结构长度为15—30cm,直径为3—5cm;圆孔2的直径为1cm;防护壳体上部的锥状结构长度为8—16cm,上端开口直径为8—16cm,用于防止野兔站立起来咬苗木顶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东红,未经段东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3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冲刷功能的防堵塞地下深层灌溉装置
- 下一篇:带梯的遮荫棚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