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油箱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2910.0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6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圆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B65D2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魏秀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油箱 把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非固定使用的小型油箱的把手,油箱容量小于50升,特别是便携式汽油油箱(桶)的把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使用越来越普及。对于自驾游长途旅行来说,汽车自身油箱的燃油储备往往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加油站较少的偏远地区和野外,各种可随车携带的油箱(桶)就是必备品了。
为了能满足汽车远距离行驶的需要,这种便携式油箱容积一般都在20升以上,装满油时总重量一般将达到20千克以上,当用该油箱往汽车油箱加注燃油时,需要操作者一手握住油箱顶部的把手,另一只手抓住油箱底部以稳定油箱姿态,但是由于现有油箱顶部一般只安装1个或多个相互平行的把手,加油时手握把手会感觉很费力,且很不舒适,提起油箱长时间倒油时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大,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本专利的油箱把手正是着眼于现有油箱把手的不足,在油箱顶部设计了倒油用的把手,此把手的设计更符合人机工程学,手握该把手从油箱口向外倒油时更省力,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上述把手设计成与原有的油箱把手一体成形,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提高了油箱的使用舒适性。
本专利所指的便携式油箱并不仅限于用作汽车的备用油箱,也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由发动机驱动的动力产品,例如:船舶、农机、园林机械、摩托车、发电机组、水泵等,本专利的便携式油箱把手能更轻松地为这些产品加注燃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油箱把手。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油箱把手,是应用于卧式油箱,包括设置有油箱口和油箱盖的油箱上壳、以及构成油箱底部的油箱下壳,在油箱上壳的中部设置有把盘,所述把盘上设置有并排3个沿油箱上壳长度方向的纵向把手a、把手b、把手c,其关键在于,在纵向把手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沿油箱上壳宽度方向的横向把手d,四个把手形成齐“山”字形,在纵向把手a、把手b、把手c之间设置分别有孔a、孔b,在横向把手d与把盘之间设置有孔c,三个孔形成“品”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d与把盘上的其他三个把手a、把手b、把手c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d靠近油箱盖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d位于孔a、孔b、孔c形成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孔c位于把手d与油箱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把手结构的布置方位符合人机工程学,向外倒油时更省力,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油箱的姿态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便携式油箱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专利便携式油箱的正视图;
图3是本专利便携式油箱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便携式油箱的侧视图;
图5是本专利油箱把手的正面立体图;
图6是本专利油箱把手的背面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1、把盘,2、把手a,3、把手b,4、把手c,5,把手d,6、孔a,7、孔b,8、孔c,9、油箱上壳,10、油箱下壳,11、油箱口,12、油箱盖,13、通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便携式油箱把手,是应用于卧式油箱,包括设置有油箱口11和油箱盖12的油箱上壳9、以及构成油箱底部的油箱下壳10,在油箱上壳9的顶部设置有把盘1,所述把盘1上平行设置有并排三个沿油箱上壳9长度方向的纵向把手a、把手b、把手c,在三个纵向把手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沿油箱上壳宽度方向的横向把手d,四个把手形成齐“山”字形,在纵向把手a、把手b、把手c之间设置分别有孔a、孔b,在横向把手d与把盘1之间设置有孔c,三个孔形成“品”字形。
所述把手d与把盘1上的其他三个把手a、把手b、把手c垂直。
所述把手d靠近油箱盖12一侧。
所述把手d位于孔a、孔b、孔c形成的边缘处。
所述孔c位于把手d与油箱盖1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圆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圆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2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