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空调改良的静音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80532.2 | 申请日: | 2014-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3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新;汪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利勃海尔中车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B61D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空调 改良 静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空调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轨道空调改良的静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轨道空调要求具有较大的制冷量,从而需要选择能力大的压缩机和风机,其风机包括冷凝风机和蒸发风机,而能力大的风机虽然运行平稳,运行噪音小,但其风机体积会增大,而且地铁运行中振动更大,从而目前的轨道空调中的冷凝风机一般采用四级风机,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四级风机提供的动力无法满足一些新型地铁内车厢所需的制冷量,从而需求能力更大的六级风机提供动力,同时需要减少六级风机产生噪音的结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轨道空调改良的静音结构,其再采用六级风机满足轨道空调的制冷量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轨道空调改良的静音结构,包括空调壳体,空调壳体,空调壳体设有冷凝腔室,冷凝腔室内固定有两个倾斜的冷凝器,冷凝器分别位于空调壳体的两侧,冷凝器之间的空调壳体的顶板上固定有冷凝风机的导风罩,导风罩内设有扇叶,扇叶固定在六级电机上,六级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支架固定在空调壳体的顶板上,所述六级电机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若干L型的辅助支架,辅助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空调壳体的底板上。
所述的冷凝器由冷凝管和固定支架组成,冷凝器上的冷凝管交错排列在一起,所述冷凝器的倾斜角度为15~18°。
所述六级电机上的辅助支架至少设有3个,辅助支架7环形均匀分布在六级电机上。
所述冷凝风机的导风罩上安装有防护网,空调壳体冷凝腔室的内壁上固定有吸音海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所使用的冷凝风机采用六级风机来增加轨道空调的制冷量,通过相应调整冷凝器的倾斜角度和厚度来增大冷凝腔室的风机安装空间以满足六级风机的安装空间,并在六级电机安装辅助支撑来减少振动和共振,同时在冷凝腔室内安置吸音海绵,从而有效的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轨道空调内冷凝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空调内冷凝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六级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调壳体;2、导风罩;3、防护网;4、扇叶;5、六级电机;6、电机安装支架;7、辅助支架;8、冷凝器;81、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2、3所示,轨道空调改良的静音结构,包括空调壳体1,空调壳体1,空调壳体1设有冷凝腔室,冷凝腔室内固定有两个倾斜的冷凝器8,冷凝器8分别位于空调壳体1的两侧,冷凝器8之间的空调壳体1的顶板上固定有冷凝风机的导风罩2,导风罩2内设有扇叶4,扇叶4固定在六级电机5上,六级电机5通过电机安装支架6固定在空调壳体1的顶板上,所述六级电机5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若干L型的辅助支架7,辅助支架7通过螺栓固定在空调壳体1的底板上。
所述的冷凝器8由冷凝管81和固定支架组成,冷凝器8上的冷凝管81交错排列在一起,所述冷凝器8的倾斜角度为15~18°。
所述六级电机5上的辅助支架7至少设有3个,辅助支架7环形均匀分布在六级电机5上。
所述冷凝风机的导风罩2上安装有防护网4,空调壳体1冷凝腔室的内壁上固定有吸音海绵。
工作原理:原有轨道空调内冷凝器8的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其冷凝器8上冷凝管81线性均匀排列在一起,同时其原有冷凝器8角度为30°左右,同时改变其冷凝器8的倾斜角度以及交错排列冷凝管81在不减小冷管长度的同时减少了冷凝器8的厚度,见图2所示,同时加长了冷凝腔室的长度,并在保持空调壳体原有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了占用空间的加强筋,以满足六级风机的安装空间;
同时选择能力更大噪音更低的六级风机代替四级风机来满足轨道空调的制冷量,减少噪音,同时在其六级风机的六级电机5上安装辅助支架7与空调壳体1多点支撑连接来减少振动和共振(普通四级风机一般只通过电机安装支架6固定其四级电机固定在空调壳体1上),从而并在冷凝腔室内安置吸音海绵,而风机风向采用上入两侧出风式,使噪声不易传出,阻断了噪声传播的渠道,有效的实现了静音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利勃海尔中车交通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利勃海尔中车交通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0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