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0178.3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洪永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现有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端子的焊接脚自绝缘本体伸出,以焊接在电路板上。所述绝缘本体内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端子的收容槽,所述端子上设置有倒刺结构,从而通过所述倒刺结构与所述收容槽的干涉,可将所述端子稳固插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然而,现有电源连接器的端子倒刺结构与收容槽的干涉效果不明显,以至于在电源连接器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若对接连接器的插拔力较大,则电源连接器的端子很容易脱离绝缘本体,进而影响了信号的传输。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的保持力较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安装于电路板上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包括:
塑胶本体,设有对接部和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的安装部,若干收容槽前后贯穿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安装部;以及
电源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端子尾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端子尾部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部上突设有凸块,所述塑胶本体设有突伸入所述收容槽以与所述凸块相接触抵持的抵持块,所述凸块与抵持块相接触抵持以使得电源端子仅能自对接部朝向安装部组装,且在所述电源端子受到脱离所述塑胶本体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凸块将卡止于所述抵持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块弹性悬伸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凸块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突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在塑胶本体厚度方向上将所述收容槽分隔成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所述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内均设置有所述抵持块,且所述上收容槽内的抵持块与下收容槽内的抵持块对称设置于所述间隔壁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上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和收容于所述下收容槽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且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连接部上的凸块与第二端子的连接部上的凸块对称且相背离延伸,以分别与上收容槽和下收容槽内的抵持块接触抵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边分别形成有倒刺,所述塑胶本体还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以供收容所述倒刺的槽道,所述槽道设置在所述收容槽的两侧并与所述收容槽组合形成凸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设置有若干肋条,以增大所述对接部的散热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包括对接面,所述肋条自所述对接面延伸至所述安装部,且所述肋条的厚度沿其延伸方向逐渐递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内开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空间,所述对接空间前后贯穿所述对接部并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以便于所述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以供收容所述电源端子的连接部和端子尾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在电源端子的连接部上突设有凸块,同时在塑胶本体内设有突伸入收容槽以与所述凸块相接触抵持的抵持块,从而通过所述凸块与抵持块的接触抵持,使得电源端子仅能自对接部朝向安装部组装,且在所述电源端子受到脱离所述塑胶本体方向的外力时,所述凸块将卡止于所述抵持块,进而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保持力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塑胶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塑胶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0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 下一篇:N型弯头内导体装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