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芯型蓄电池端极柱扭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9980.0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6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舒红群;宋昭润;赵谷龙;向九五;潘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2 | 分类号: | G01N3/22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李兵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芯型 蓄电池 端极柱 扭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铜芯型蓄电池端极柱扭力检测装置,属于蓄电池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由电池塑壳、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及端极柱等主要零部件组成,正、负极板分别通过汇流排焊接形成回路,单体蓄电池之间通过过桥极柱进行连接,而蓄电池通过端极柱与外界连接,形成回路并达到蓄电池充放电使用的目的。蓄电池的端极柱起到连接蓄电池内外桥梁的作用,对电池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蓄电池额定容量较小、充放电使用过程的电流较小时,端极柱以铜片接线端子并通过焊锡形式与蓄电池内部端极柱焊接形成,随着蓄电池容量的增加,其使用过程的电流也相应增大,通过焊锡丝进行焊接的方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人们设计一种铜芯型端极柱,即端极柱底部为铅材料,用于蓄电池内部与汇流排进行连接;而端极柱上端为铜芯,用于蓄电池与外界进行连接。该类端极柱的特点是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使铜芯件与铅合金结合牢固,可以满足使用过程大电流充放电的要求。缺点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问题,若生产过程控制不严,会出现铜芯件与铅合金之间牢固度不足,导致铜芯件与铅合金之间出现转动后,转动的端极柱会发热较多、导致电池局部温度过高,直接给蓄电池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端极柱转动也无法进行修复,直接导致电池报废。
现有技术试图通过检测扭力的方式来判断其铜芯件与铅合金之间结合牢固度,但是实际上由于铅合金材质比较软,当检测的扭力达到20N·M时,铜芯型端极柱的底座铅合金出现旋转,而铜芯件与铅合金之间完好,无法达到检测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铜芯型蓄电池端极柱扭力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芯型蓄电池端极柱扭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底座、检测本体及合页、固定销,检测本体设置在检测底座上方,且合页将检测底座、检测本体一侧固定连接在一起,检测本体中部设置有用来容纳所述端极柱的型腔;检测本体还包括:用来与合页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及固定部,连接部设在型腔的一侧,固定部设置在型腔的另一侧,在固定部上设置有固定孔;在检测底座上设置有销孔,且销孔处于固定孔正下方,并位置相互对应;固定销穿过销孔和固定孔,将检测本体和内部的端接柱固定在检测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装置,可以不破坏端极柱的前提下,检测端极柱中铜芯件与铅合金之间的扭力高达到45N·M,此时端极柱的中主体合金不发生变形,保证端极柱符合使用要求。使用时,端极柱内部具有较大的结合力,端极柱处不会局部发热较多,消除蓄电池使用安全隐患,端极柱使用寿命长,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安装固定在检测装置中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检测底座、1a—销孔、2—检测本体、2a—连接部、2b—固定部、2c—固定孔、2d—型腔、3—合页、4—固定销、5—铜芯件、6—铜芯件底座、7—铅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包括:铜芯件5及铜芯件底座6,铜芯件5设置在铜芯件底座6上,铜芯件5上端设置有盲孔,盲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盲孔用来与外界电路连接;在铜芯件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铅合金7,利用压铸工艺将铜芯件5、铅合金7及铜芯件底座6压铸成型,铜芯件底座6与蓄电池内部的汇流排连接在一起并形成回路。为了检测铜芯件5、铅合金7及铜芯件底座6之间结合力,特设计端极柱扭力检测装置。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安装固定在检测装置中结构示意图,图3为端极柱安装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底座1、检测本体2及合页3、固定销4,检测本体2设置在检测底座1上方,且合页3将检测底座1、检测本体2一侧固定连接在一起,让检测本体2可以在合页3的作用下在检测底座1上进行翻转。检测本体2中部设置有较大的型腔2d,型腔2d用来容纳本实用新型所述端极柱,且型腔2d高度与端极柱高度相同。
检测本体2还包括:连接部2a及固定部2b,连接部2a设在型腔2d的一侧,连接部2a用来与合页3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顺利翻转;固定部2b设置在型腔2d的另一侧,在固定部2b上设置有固定孔2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9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