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型钩钢筋防油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8052.2 | 申请日: | 2014-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兵;陈德祥;唐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00 | 分类号: | B65G4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型钩钢筋防油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盘卷通过P/F输送系统进行运输,采用C型钩进行钩挂,每件钢筋都需通过该装置进行后整理操作,从集卷位置输送至卸卷位置,期间进行理头尾、打包、称重挂牌作业。在输送过程中,P/F输送牵引链由于需要进行润滑,油脂极易从牵引链上掉落,直接掉在钢筋表面。由于钢筋温度较高,油脂化开后进入盘卷深处,极难以清理表面油迹,对成品表面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型钩钢筋防油装置,防止输送牵引链上的润滑油落入钢筋表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型钩钢筋防油装置,包括底板、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侧板和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首尾连接围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之上,所述底板和第一、第二侧板紧密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开孔。
优选的,所述开孔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C型钩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置输送链、承重销和承重横梁,所述承重销穿过所述底板的两个开孔并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
优选的,C型钩包括承重横梁和钩形部件,所述承重横梁设置于所述防油装置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承重销与底板开孔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防止开孔处有润滑油漏下落至钢筋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构成槽状结构,所述槽状结构的长度为1.5-2m。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为1.5-2m。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为0.5-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C型钩输送过程中,通过在牵引链和C型钩之间设置防油装置,在对牵引链进行润滑油涂覆时防止油落至钢筋表面,从而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可对牵引链进行充足的润滑,延长牵引链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油装置应用在牵引链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P/F输送牵引链,2-防油装置,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3-开孔,24-底板,3-承重销,4-牵引小车,5-C型钩,51-承重横梁,52-钩形部件,6-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型钩钢筋防油装置2,包括底板24、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侧板21和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二侧板22,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首尾连接围成一个封闭的矩形框架,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设置于底板24之上,底板24和第一、第二侧板紧密连接,底板24设置两个开孔23。
参见图2、3,C型钩5上方从上往下依次设置输送链1、牵引小车4和承重销3,承重销3穿过底板24的两个开孔23并通过紧固螺栓6进行固定,C型钩5包括承重横梁51和钩形部件52,承重横梁51设置于所述防油装置的下方。承重销3与底板开孔23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未图示),防止开孔处有润滑油漏下落至钢筋表面。
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底板24构成槽状结构,槽状结构的长度为1.5-2m,本实施例优选为2m,即第一侧板21的长度为2m,优选第二侧板22的长度为0.5m。
C型钩输送过程中,通过在牵引链和C型钩之间设置防油装置,在对牵引链进行润滑油涂覆时防止油落至钢筋表面,从而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可对牵引链进行充足的润滑,延长牵引链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未经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80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