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7903.1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1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邓秀红;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5/00 | 分类号: | A44C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环,尤其是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压力给人们造成了多种生理或心理问题。
手环作为一种装饰品使用非常普遍,以前的手环,一般功能单一,只能起到装饰的作用。随着传感检测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下,市场上针对性的出现了一批具有生理信号检测、信息存储、智能提醒、与智能手机互联等功能的智能手环,使手环超越了原有的装饰功能,附加了更多的实用化用途,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现有的智能手环有采用硬质材料,如塑料、五金等;也有采用软质材料,如橡胶、硅胶等。但是,现有智能手环色调及表面花纹比较单一,且颜色和花纹无法改变,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手环外观比较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手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手环,包括手环本体和装饰带组件;所述手环本体呈具有开口的环状;所述手环本体开口处的两端均具有卡脚;所述装饰带组件包括装饰带本体;所述装饰带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卡套;所述装饰带本体覆盖于所述手环本体的外表面上,并且所述装饰带本体两端的卡套与所述手环本体两端的卡脚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环中,装饰带本体卡接于手环本体上,实现了装饰带本体与手环本体的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根据需求更换具有所需图案或颜色的装饰带本体,实现了手环外观的多样化,利于实现手环的外观多样性。
进一步的,所述卡套上设有卡孔;所述卡脚具有卡齿;所述卡脚位于所述卡套内,并且所述卡齿卡设于所述卡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卡套为环状;所述卡孔位于与所述装饰带本体相对的卡套的侧壁上;所述卡脚位于所述卡孔和所述装饰带本体之间,并且所述卡脚与所述装饰带本体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卡脚。
进一步的,所述卡套内表面上固定有定位柱,所述装饰带本体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装饰带组件还包括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定位柱螺纹连接,将所述装饰带本体与所述卡套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套上还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定位柱正对;所述固定螺母位于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本体外表面上沿所述设有沿所述手环本体周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装饰带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底面上设置有公粘扣带;所述装饰带本体朝向所述公粘扣带的表面设置有母粘扣带;所述公粘扣带与所述母粘扣带粘接,将所述装饰带本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装饰带本体远离所述安装槽的表面与所述安装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安装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卡套正对;所述两个卡套上均固定有磁铁,并且分别位于两个卡套上的两个磁铁相互吸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中手环本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卡脚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中卡套(未装配固定螺母)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中卡套(装配固定螺母)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中,装饰带本体与卡套连接状态立体图;
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中,装饰带本体与卡套装配状态立体图;
图8是图7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环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D处局部放大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1、手环本体;12、卡脚;13、卡齿;14、安装槽;15、公粘扣带;
21、卡套;211、卡孔;212、定位柱;213、安装孔;214、磁铁;215、固定螺母;22、装饰带本体;23、母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7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