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印机油墨缸油墨循环过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6376.2 | 申请日: | 2014-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6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胡益松;陈育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西牛王印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B03C1/3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王蕊 |
| 地址: | 550008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油墨 循环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机生产线辅助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凹印机油墨缸油墨循环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凹印机采用液体挥发色墨即油墨,而印刷色组中都配置有容量在50升—100升的墨缸,通过循环泵再将油墨抽入印版小车墨槽,印版小车墨槽通过调节高度来对印版进行浸泡,印版通过旋转附着油墨,再通过刮墨刀将网点以外的油墨刮净而转印到材料上。油墨在使用中需添加稀释剂来达到合适印刷范围的粘度,由于油墨及稀释剂本身存在细微的颗粒杂质,再加上使用过程中的空气里的粉尘,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有细小杂质,油墨在通过循环泵、印版小车墨槽之间的不断循环流动,会有部分细小颗粒经过印版的高速旋转而被带到刮墨刀下,导致印刷品出现拉丝现象,给操作工增加了工作难度,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凹印机油墨缸油墨循环过滤的装置,主要解决杂质进入印版小车与印版接触问题,减少油墨细小颗粒及金属颗粒的进入,从而杜绝印品表面拉丝现象,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凹印机油墨缸油墨循环过滤装置,包括杯体和固定于杯体上端面的杯盖,杯体的底面联接油墨进管,在杯体的一侧上方联接油墨出管,在杯体内设置一个横截面为圆环状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端面与杯体底面接触,在杯盖的下端面固定一个导磁连接管,导磁连接管竖直向下延伸,导磁连接管的下端联接圆形磁铁,圆形磁铁外圆周面与过滤网的内表面之间有间隙,圆形磁铁的下端面与杯体底面之间有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杯体的油墨首先与圆形磁铁接触,油墨中的金属杂质被磁铁吸附,由于连接管为导磁材料,连接管也具有磁性,连接管也能吸附部分金属粉尘,然后油墨经过过滤网过滤,油墨再经过出管流到印版小车,这样油墨中的各种杂质粉尘被滤掉。
实践证明,采用该过滤装置后,印刷品没有出现拉丝现象,保证了产品质量及印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杯体 2进管 3出管 4过滤网 5杯盖 6连接管 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凹印机油墨缸油墨循环过滤装置,包括杯体1和固定于杯体1上端面的杯盖5,杯体1的底面联接油墨进管2,油墨通过泵从油缸内打入油墨进管2,在杯体1的外侧上方联接油墨出管3,油墨出管3联接印版小车,在杯体1内设置一个横截面为圆环状的过滤网4,环状过滤网4的孔径500—700微米,过滤网4为不锈钢材料,所述过滤网4的下端面与杯体1底面接触,过滤网4的上端面与杯盖5之间有间隙,在杯盖5的下端面固定一个用钢管制成的连接管6,连接管6竖直向下延伸,连接管6的下端联接圆形磁铁7,圆形磁铁7外圆周面与过滤网4的内表面之间有间隙,圆形磁铁7的下端面与杯体1底面之间有间隙,这样从油墨进管2进入杯体1的油墨先与圆形磁铁7接触,再通过圆形磁铁7外圆周面与圆环状过滤网4的间隙向上流动,由过滤网4进行过滤,再由油墨出管3输出。
该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清洗,然后再装上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西牛王印务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西牛王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63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校档案归档章
- 下一篇:一种新型石墨导热膜生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