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电热地暖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6336.8 | 申请日: | 2014-10-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6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滨;张雪芳;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富天文博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2 | 代理人: | 刘寿椿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热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电热地暖。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地暖一般通过水暖的方式,将水管预埋在地下,并在水管的一端对水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水在水管内循环流动。水的热量散发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水暖中所使用的水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老化损坏从而导致漏水的现象,安全性不高。此外,水管预埋在地下维修极为不便,并且维修成本很高。传统的电采暖存在升温慢,加热效率不高,使用成本高的缺陷。
碳纤维发热材料升温迅速,比一般的金属电热材料节能达30%以上,使用寿命很长,同时其加热产生的远红外线对人体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此碳纤维地暖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目前使用的碳纤维地暖其结构复杂,安装程序繁琐,安装的时间周期长、成本较高,并且不能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现有的碳纤维地暖通常只有限温功能以防止加热温度过高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可能并不需要全范围的加热供暖,因此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例如中国专利CN202403327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电热地暖,其包括正、负极电源线和与其电连接的至少一根碳纤维发热线。该技术方案仅保证了碳纤维地暖能够发热工作,没有解决碳纤维地暖结构复杂,使用安装成本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若干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电热地暖,其包括面层、发热层和保温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面层和所述保温层之间,所述发热层包括碳纤维电热轨、填充灰浆及热辐射网,
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板和隔热反射膜,其中,所述隔热反射膜覆盖于所述保温板的表面,并且所述碳纤维电热轨设置于隔热反射膜上表面。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层设置于所述发热层之上,所述面层由厚度为10~40mm的水泥、地毯、陶瓷板、木材或石材构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发热层中,所述热辐射网与所述碳纤维电热轨相互接触,并且所述热辐射网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碳纤维电热轨之间。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填充灰浆的厚度为25~30mm,所述热辐射网的厚度为0.5~3mm。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电热轨包括碳纤维发热棒、连接部件、连接导线和电极导线,所述碳纤维发热棒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连接导线相连,并且所述连接导线与所述电极导线之间具有电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发热棒包括碳纤维发热体和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将所述碳纤维发热体包覆,并且所述碳纤维发热棒相互之间并联连接。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发热棒的直径为5~8mm,并且所述碳纤维发热棒的间距为100±10mm。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电热地暖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设置在电源端和发热层之间,并且所述碳纤维电热地暖包括至少两个子加热区域。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单元和至少两个子控制单元,所述子控制单元相互并联连接用以控制相应的子加热区域,并且所述子控制单元均连接至所述主控单元。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控单元与所述子控制单元之间还具有通信连接,其通信连接方式为WiFi、红外线通信、蓝牙或ZigBee。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碳纤维电热轨作为发热体,电热转化率高,使用寿命长,并且发出的远红外线对人体有益。碳纤维电热地暖的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耐热性、防水性和耐腐蚀性。采用了分区域加热控制,能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加热区域,从而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电热地暖的层结构示意图;和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电热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面层 20:发热层 30:保温层
21:填充灰浆 22:热辐射网 23:碳纤维电热轨
31:隔热反射膜 1:碳纤维发热棒 2:连接部件
3: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63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式铺设空气能地暖
- 下一篇:具有防热装置的便携式燃气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