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5598.2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5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福;王庆禄;周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福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M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手机 支架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工具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手机,又名移动电话,可以握在手上的移动电话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目前已发展至4G时代。数量已基本普及到每一个成年人。手机充电器是由一个稳定电源(主要是稳压电源、提供稳定工作电压和足够的电流)加上必要的恒流、限压、限时等控制电路构成,主要是为蓄电装置提供能量的设备。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手机、相机、数码等等常见电器。充电器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储电介质一般采用锂电电芯,因为锂电电芯体积相对小巧,容量大,市场流通广,价格适中,被广泛用于数码产品。锂电的电压在2.7-4.2V之间,电压随着电量的下降而下降。而2.7-4.2V的电压是不能直接给其它数码产品充电的,因为数码产品的锂电电压也是2.7-4.2V,同电位的电压之间是不能充电的。所以移动电源向外输出电能是必须要有升压系统,把2.7-4.2V的锂电电压升压到5V,这样就可以给其它数码产品充电了,如手机、MP4、平板电脑、PSP等。当然,移动电源不是一次性设备,它可以反复使用数百次以上。所以当充电器电能使用完后,必须给移动电源充电。其原理和给手机充电一样。连接到5V的USB电脑接口或USB充电器上即可给移动电源充电。所以移动电源内部还必须有充电管理系统。充电管理系统能根据锂电的电压,自动调节充电电流。过程有:预充,恒压充电,和浮充充电等。目前,充电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物件,配置于广大手机用户。然而,市场上出售的手机和充电器之间是通过数据线连接使用,二者之间相对分离。从手机的某些功能和使用习惯而言,依然存在改造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防止污物进入充放电插孔内造成污染的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所述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由手机支架、充电器内壳、充电器外壳、电源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充电器内壳与充电器外壳扣合,充电器内壳与充电器外壳之间安装有电源器件,充电器内壳的两侧分别设有充放电插孔;充电器内壳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凸块对接孔;手机支架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弧翼,弧翼的内侧设有相向对称的凸块,凸块与凸块对接孔匹配,并保证手机支架以两个凸块为圆心,在大于90°的范围内翻转。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中,充放电插孔是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USB插孔和手机数据线插孔。电源器件是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稳定电源(主要是稳压电源、提供稳定工作电压和足够的电流,例如:锂电池)加上必要的恒流、限压、限时等控制电路。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充电器内壳与充电器外壳之间安装的电源器件除了具有充电器的全部功能外,同时为手机支架提供了重量适宜的基座。手机支架以两个凸块为圆心,在大于90°的范围内翻转,可以为手机提供横向或者竖向的依托和支撑,以方便把手机作为视频终端时使用。手机支架与充电器外壳对接后,二者组合成表面平整的整体结构,保证充电器内壳上设置的充放电插孔处于密封状态,可以有效防止污物进入充放电插孔内,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防止污物进入充放电插孔内,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主视图及局部陪视;
图2是图1所示A-A陪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带有手机支架的充电器,由手机支架2、充电器内壳3、充电器外壳1、电源器件7组成;
其特征在于:充电器内壳3与充电器外壳1扣合,充电器内壳3与充电器外壳1之间安装有电源器件7,充电器内壳3的两侧分别设有充放电插孔4;充电器内壳3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凸块对接孔5;
图3所示,手机支架2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弧翼21,弧翼21的内侧设有相向对称的凸块6,凸块6与凸块对接孔5匹配,并保证手机支架2以两个凸块6为圆心,在大于90°的范围内翻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福,未经王庆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5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