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4455.X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1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孙禹飞;尚小良;胡庆魁;孔令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散热的散热管道。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用电机控制器是电动汽车动力源——电机的机电转换控制装置,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机系统的性能。在电机系统内进行机电转换过程中,电机控制器内的功率模块工作在高频开通和关断状态,其存在的开关损耗和通态损耗以热能形式释放;由功率模块的特性可知,若释放的热量不能及时被散热器的系统带走,将使功率模块温度升高致使其性能较低,因此,要保证电机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就必须对功率模块进行良好的散热。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管道经常遇到散热不均匀且经过散热管道出现液体的压力损失较大的缺陷,所以,对水道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而降低功率模块部位的温度,以确保电机控制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散热管道出现散热不均匀且压力损失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均匀、散热效果好、且压力损失小的散热管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管道,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组件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其中,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且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所述冷却液入口及冷却液出口均呈圆筒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所述冷却液入口的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冷却液出口的截面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一散热体等间距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一散热体的形状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一散热体均呈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均相互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二散热组件内的若干第二散热体均与壳体的侧壁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每个第二散热体的形状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管道中,其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若干第一散热组件及若干第二散热组件,壳体的内壁上靠近冷却液入口处设置的为第一散热组件,且第一散热组件与第二散热组件自冷却液入口至冷却液出口的延伸方向依序轮流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从散热管道的冷却液入口处流进的冷却液首先通过第一散热组件散热,再依次轮流通过第二散热组件及第一散热组件进行散热。由于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柱状的第一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一散热体间隔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若干个片状的第二散热体,且若干个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冷却液进入壳体后可以依次通过若干柱状的第一散热体及若干片状的第二散热体进行散热,进而冷却液在散热管道内可以与各散热体充分的接触,以释放其热量,由于第一散热组件及第二散热组件为依序轮流设置且第二散热体等间距的突出于壳体的内壁上,所以散热管道能有效将冷却液入口进来的冷却液均匀分流,使其充满整个散热管道内,进而使散热更均匀;同时,柱状的第一散热体及片状的第二散热体可以减少从冷却液入口进来的冷却液的阻力,进而减少冷却液经过散热管道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散热管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4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针菇豆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磁屏蔽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