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戴式电动空气净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3991.8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9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茂 |
| 主分类号: | A62B7/10 | 分类号: | A62B7/10;A62B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 电动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是可佩戴于头部的电动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ZL2014202196515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动空气净化器,该装置包含滤网用于过滤污染物,电机和风扇用于驱动空气流动,电池和电路用于控制和驱动电机。在该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指明了该装置通过供气软管与面部的面罩或口罩相连,并指明该装置的佩戴方式为通过挂绳或卡扣附着在衣服、背包或身体上。这些连接方式和佩戴方式具有如下缺点:当长时间悬挂在衣服、手臂或颈部,其重量和晃动会让人感觉不适,夹在背包、挎包的肩带上则会妨碍取下背包、挎包拿取物品,而软管在拥挤的场所极易被别的物体钩挂,收纳时软管易与背包、挎包中别的物品纠缠。这些缺点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诉缺点,提供一种便于佩戴和收纳的头戴式电动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头戴式电动空气净化器,其净化器主体外形为圆弧形,圆弧的形状与人的头部上方的轮廓相对应,净化器主体一侧下方的孔与供气管相连,供气管另一端与呼吸罩的进气孔相连,呼吸罩还具有排气孔,供气管用足以支撑呼吸罩重量的较硬的且可弯曲的材料制成,呼吸罩覆盖口部和鼻部,或者只覆盖鼻部,净化器主体两侧下方与固定装置相连接。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固定装置为两个耳罩,其与净化器主体的连接处采用弹性材料,耳罩内侧为环形,中部有孔,耳罩环绕耳朵并支撑净化器主体。
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该固定装置为两根有伸缩弹性的带子,与净化器主体的连接处通过日字扣连接,两根带子的另一端在佩戴者下巴下方通过插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了分离的部件和柔软的连接管,佩戴,摘除和收纳都十分方便。对于第一个实施例,使用者用双手握住耳罩向两侧稍微拉开,便可佩戴或摘除净化器,对于第二个实施例,扣上和解开插扣便可方便的佩戴和摘除净化器。用手稍微调整供气管的弯曲角度,使呼吸罩正确地覆盖鼻部,就可以开始使用该净化器。使用过程中不易晃动,也不会妨碍使用者的行动。由于该净化器是一个整体,收纳时不会在使用者的包中造成混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过滤器主体1,耳罩4,供气管5和呼吸罩6。过滤器主体1下方两侧通过弹性钢片与两个耳罩4相连,下方一侧有孔与供气管5相连通,供气管5通过呼吸罩6侧面的孔与呼吸罩内部相连通。过滤器主体上有进气孔2,过滤仓门3,电源开关7,充电接口8。过滤器主体内部有可充电电池9,过滤网10,电机11,风扇12,导风管13,电路仓14。电路仓内部放置控制电路。电路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电池、电源开关,充电插口和电机相连。
当使用者按下电源开关启动净化器时,控制电路驱动电机11带动风扇12旋转。在风扇12的驱动下,空气由进气孔2进入过滤器,经过滤网10过滤掉污染物,清洁的空气通过导风管13下方的孔进入供气管5,随后进入呼吸罩6。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通过充电接口8为电池充电。当滤网10失效后,可打开过滤仓门3更换滤网。
耳罩4用于佩戴在耳部,其内侧为环形,该环形略大于人耳轮廓,耳罩4内侧紧贴头部并环绕耳朵,使净化器主体稳定的位于头部上方,耳罩4的内侧用柔软材料制成,让佩戴者感觉舒适,耳罩4中部有连通内侧和外侧的孔,让佩戴者清晰地听到外界声音,便于交谈和避免危险。
供气管5用较硬且可弯曲的材料制作,可以调整弯曲角度,以使呼吸罩适应佩戴者鼻子的位置。
呼吸罩6的边沿用柔软材料制成,呼吸罩6的形状和边沿轮廓与人的鼻部的形状相适应,可以覆盖鼻部,其边沿贴合皮肤,可以隔离呼吸罩内部和外部空气。鼻子呼出的废气由呼吸罩下方的孔排出。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仅有固定装置与优选实施方式不同,该固定装置为两根有伸缩弹性的带子,与净化器主体的连接处通过日字扣连接并可调节长度,两根带子的另一端在佩戴者下巴下方通过插扣相连。
滤网的材质和结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设计,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
电路构成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设计,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茂,未经徐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3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杆塔高空作业用的防坠安全带
- 下一篇:软针灸贴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