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3300.4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莉雅;蔡天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莉雅 |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9C67/04;C04B35/6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物体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三维物体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3D打印技术领域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近年来广受各国重视,各厂商陆续开发出各种因应不同需求的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将材料以平面打印的方式,一层一层的堆栈而成立体形状,因此又称作“积层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由于其硬件装置较低价、软件服务充实、以及可应用的材料多元多样,因而号称为将带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
3D打印技术可以利用的材料已经从早期的塑料、树脂发展到多元的材料,例如:纸、金属、陶瓷、石膏、蜡、砂、食品等等。目前3D打印材料大致可分成塑料、金属及其他等粉类。在金属与陶瓷等粉类中,一般是以激光烧结(Laser Sintering)方式打印,在打印过程中,通常在打印槽铺上一层粉末后,以激光烧结欲打印的部份,然后打印槽往下沉,再铺上另一层粉末继续打印。然而,在打印成品中,金属打印精细度不够致密,因此常需搭配后续加工,例如利用融渗法填补激光烧结后的孔隙,实为费时费力,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大幅节省成本、新颖的三维物体的制造方法与装置,能解决工业上打印产品精细度的问题并有效降低成品成型后的孔隙率进而改善其致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能改善已知3D打印成型后致密度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包括:一三维物体制造本体,包含一槽体、一罩体、以及一工作平台,其中该罩体置于该槽体的一开口处,该工作平台配置于槽体中。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还包含一原料,其置于该工作平台上。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还包含一发光装置,其配置于该罩体的上方,且该发光装置发射一光束通过该罩体。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还包含一进料口,其配置于该槽体的一侧。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还包含一粉体供应模块,其是由该进料口以设置于该槽体的该工作平台上方。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出料口,该出料口是配置于该槽体的一侧。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该光束是为一激光束。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该罩体是包含至少一种材料选自于:石英、氧化铝(蓝宝石)、氧化锆、氮化硅、钻石、石墨烯、纳米碳管、硅酸类的玻璃、及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该光束经过该罩体的穿透率是为85%以上。
所述三维物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该罩体材料与该光束的关系可满足下列式1:
其中,T是为穿透率;R是为反射率;α是为吸收系数;λ是为波长;d是为厚度。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莉雅;,未经陈莉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3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夹式自动送料工夹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末成型机压力传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