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膜胶体粒子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3297.6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宁生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蔚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体 粒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美容领域,尤其是一种眼膜胶体粒子微针。
背景技术
可溶性微针是在2003年左右提出的,根据文献检索,可溶性微针主流制备方法中,主模制造主要有MEMS工艺,LIGA工艺,硅工艺,激光,化学刻蚀,SU-8光刻胶多层加工,UV-LIGA技术等。这些工艺都存在制造工艺复杂,步骤繁多,成本较高,且制备的微针形状单一或者难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此外,微针还广泛应用在美容领域,现有的微针美容产品主要问题涉及:
第一,由于微针中美容材料组成不分层次(一种美容材料或多种美容材料均匀混合),因此对于有限的微针容积,无法使不同皮肤层所对应的美容材料的填充量达到最大,从而影响皮肤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量。
第二,微针的非胶体粒子化,使皮肤对美容材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受到较大限制。
而且,最关键的是,目前市面上微针眼膜产品较少,在已有产品中,微针外形通常是圆锥形,而微针的组成内容通常是一种美容材料或多种美容材料均匀混合组成(主要是HA和EGF),并且是非胶体粒子化的固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眼膜的纳米级胶体粒子微针方案。该方案能提高眼部皮肤对美容材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和吸收量。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眼膜胶体粒子微针进一步包含:一眼膜基片;
若干微针单体,排布于所述眼膜基片上,所述微针单体包括一微针顶层和一微针底层组合而成,所述微针顶层呈圆锥形,所述微针底层呈圆台形,所述微针顶层设置在所述微针底层之上;
其中,所述微针顶层和所述微针底层填充不同营养材质,所述不同营养材质包括纳米级胶体粒子化的固体。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针顶层和所述微针底层的圆锥面外壁向内凹陷。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针顶层的营养材质包括透明质酸,所述微针底层的营养材质包括人体皮肤生长因子。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针单体的总高度0.05~0.5mm,底面直径范围在0.1~0.35mm。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针底层的高度为0.04~0.1mm。
比较好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膜基片中进一步包含人体皮肤生长因子的营养材质。
采用上述结构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使得在不同皮肤层所对应的美容材料在量上达到最大化。同时,微针纳米级胶体粒子化后,美容材料的渗透性能大幅提高,使得皮肤对美容材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而言,从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微针单体
11――微针顶层
12--微针底层
13――眼膜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眼膜产品主要选用以下两种美容营养材料(物质):
第一,透明质酸(HA),它作用于皮肤表皮内部后可按不同环境自动调节,维持皮肤水分,保持皮肤湿润、清爽、富有弹性,并能改善皮肤生长条件,为真皮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的合成提供优越的外部环境,加强营养物质对皮肤的供给。因此,HA能起到抗皱防皱、延缓皮肤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但由于HA的分子量大,仅涂于表皮表面很难被真皮吸收,因此目前采用的新方法是用微针法将HA直接渗透到表皮深层和真皮层。
第二,人体皮肤生长因子(EGF),它能促进正常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达到修复和美白皮肤的作用。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本实用新型的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包含眼膜基片13和排布于基片13上的若干个微针单体10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眼膜胶体粒子微针单体10的外观呈圆锥体状,实际是由微针顶层11和微针底层12上下两层组合而成,微针顶层11呈圆锥形,微针底层12呈圆台形,微针顶层11设置在微针底层12之上。其中,微针顶层11填充EGF材质,微针底层12填充HA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宁生,未经陈宁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3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