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引出短接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2162.8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8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锐 |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洁 |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引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表连接短接技术领域,是一种压力引出短接。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表连接短接一般有固定接口短接和卡套接口短接,固定接口短接具有结构强度高和可靠的优点,但是,在将压力表安装在固定接口短接上时,压力表面板不易调向而易造成压力表损坏;当压力表承压元件(固定接口短接的部件)损坏时,造成大量高压流体外漏,另外,高压流体的脉动冲击对压力表造成损坏;当使用卡套接口短接安装压力表时,当压力表承压元件损坏时,同样会出现大量高压流体外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引出短接,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压力表连接短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高压流体容易外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压力引出短接,包括内短节、外短节和卡套,内短节的上部外侧与卡套内侧固定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固定在一起,在外短节的下部内侧固定有限位凸台,在限位凸台内侧有轴向流体孔,在限位凸台上座有能够封堵轴向流体孔的阻尼柱塞,在内短节与限位凸台之间有间距,内短节下部的内径大于内短节上部的内径,在内短节下部内侧与阻尼柱塞之间座有阻尼弹簧,在阻尼柱塞的中部分布有径向通孔,在外短节的下部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阻尼柱塞可包括柱塞筒和柱塞座,柱塞筒的下部与柱塞座的上部固定在一起,柱塞筒的宽度小于柱塞座的宽度,在柱塞筒下部自上而下分布有至少两组的径向通孔,每一组径向通孔包括偶数个径向通孔,径向通孔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柱塞筒下部。
上述内短节的下端内侧可有呈上窄下宽锥台状的限位锥台,在柱塞座的上端有与限位锥台配合的配合台。
上述内短节上端面的卡套内侧可固定安装有至少一道的密封圈。
上述内短节的上部外侧可固定有环形凸台,在卡套内侧设置有螺纹,环形凸台外侧与卡套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短节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的上部内侧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外短节的下部可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内短节和阻尼柱塞的设置能够在高压流体压力过高时,防止高压流体进入阻尼柱塞内,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高压流体的外漏;轴心线对称的径向通孔的设置能够减少高压流体脉冲幅度,从而保护压力表,降低了压力表的损坏概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内短节,2为外短节,3为卡套,4为限位凸台,5为轴向流体孔,6为阻尼弹簧,7为径向通孔,8为柱塞筒,9为柱塞座,10为限位锥台,11为配合台,12为密封圈,13为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压力引出短接包括内短节1、外短节2和卡套3,内短节1的上部外侧与卡套3内侧固定在一起,内短节1的下部外侧与外短节2的上部内侧固定在一起,在外短节2的下部内侧固定有限位凸台4,在限位凸台4内侧有轴向流体孔5,在限位凸台4上座有能够封堵轴向流体孔5的阻尼柱塞,在内短节1与限位凸台4之间有间距,内短节1下部的内径大于内短节1上部的内径,在内短节1下部内侧与阻尼柱塞之间座有阻尼弹簧6,在阻尼柱塞的中部分布有径向通孔7,在外短节2的下部有外螺纹或内螺纹。当高压流体的压力过高时,阻尼柱塞在高压流体的推力作用下克服阻尼弹簧6的弹力而上行,使得阻尼柱塞的下部外侧顶紧在内短节1的下部,防止高压流体进入阻尼柱塞内,从而有效地防止了高压流体的外漏。内短节1与限位凸台4之间间距的设置为阻尼柱塞的上行提供上行空间,同时能够为高压流体通过径向通孔7进入阻尼柱塞之前提供缓冲空间,阻尼弹簧6为现有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锐,未经孙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21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EP净化处理单元
- 下一篇:应用整体充磁技术的高效煤用重介磁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