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相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1962.8 | 申请日: | 2014-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7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相 循环 一体化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相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结合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工厂大量兴建,随之带来的生活污水和工厂污水量也大大增加。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达到污水排放和再次使用水的水质要求,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兴建城市生活污水厂相关环境基础设施,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都是项目资金的问题,怎样尽可能减少污水处理厂修建费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看,大多数的污水处理站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中泥水分离环节单独设有沉淀池,使得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及空间增大,修建污水处理池的资金随之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显得复杂,污水处理效率不高,污泥沉淀的过程中还需使用到絮凝剂,又进一步地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相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本实用新型两相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池,厌氧池中设有第一填料,厌氧池底部设有潜水搅拌器,厌氧池底部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接有进水管,所述厌氧池连有好氧兼沉淀池,好氧兼沉淀池中固定有顺流层,所述顺流层上部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柱体,顺流层下部为上下开口的倒锥台,所述进水管一端延伸并穿过顺流层与好氧兼沉淀池相通,顺流层内设有第二填料,所述好氧兼沉淀池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向池外延伸并与外界相通,进气管连有风机,好氧兼沉淀池上部一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外界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兼沉淀池底部一周设有斜板;
再进一步地所述顺流层下部通过支撑角钢固定于斜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顺流层上部通过加强圈肋固定于好氧兼沉淀池池顶;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底部与好氧兼沉淀池底部之间连有三通式排污泥管,三通式排污泥管连通厌氧池底部、好氧兼沉淀池底部和外界,三通式排污泥管外接有污泥回流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填料通过第一支撑螺纹钢固定,所述第二填料通过第二支撑螺纹钢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和好氧兼沉淀池外部均设有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相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结构上提供了好氧兼沉淀池,好氧兼沉淀池将好氧池与沉淀池结合为一体,减小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占地面积和空间,从而减少了修建污水处理池的资金;好氧池和沉淀池为一体化,使得污水处理设备更加简洁,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好氧兼沉淀池中设置有顺流层,顺流层与池壁之间形成沉淀区,沉淀区以内为曝气反应区,污水在曝气反应区进行间歇曝气,在间歇曝气的静止阶段,污水中的污泥通过自身重力作用沿着顺流层向下沉淀,好氧兼沉淀池池底一周设有斜板,沉淀区的污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顺流层和斜板沉淀至池底,不需另加絮凝剂,进一步地减少了污水处理费用;好氧兼沉淀池与厌氧池之间连有排污泥管,部分好氧兼沉淀池中的活性污泥可回流到厌氧池中,从而实现污泥处理过程中污泥内循环,维持了厌氧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污水处理人员可通过厌氧池与好氧池外部设置的人孔进入池内进行检查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厌氧池,2-好氧兼沉淀池,3-第一支撑螺纹钢,4-第一填料,5-潜水搅拌器,6-提升泵,7-进水管,8-顺流层,9-支撑角钢,10-斜板,11-加强圈肋,12-第二支撑螺纹钢,13-第二填料,14-曝气装置,15-进气管,16-出水堰,17-出水管,18-人孔,19-排污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1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