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1030.3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郁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器件 导出 构成 任意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不论是插件式还是贴片式电子元器件,都是以线路板为载体和支撑,并通过锡焊固定并电性连接。这种需要线路板的结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成本高,因为线路板的材料和制造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二是不透明,因为线路板一般是不透光的;三是不能任意裁切和扭曲,因为如果被裁切分割或发生扭曲,线路板上的导线就会被切断,或被扭断,要么发生断路,要么发生短路,使整个线路板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省去了线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时获得了所述面导电结构的正反两面互相通透的效果,并且在其被裁切分割和/或扭曲时,面导电结构上的电子元器件仍可以正常的、相对独立的继续工作,拓展了应用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由电子元器件的导出线构成的可任意裁切的面导电结构,包括多个电器元件,每个电器元件均具有正极导出线和负极导出线,所述正极导出线的分叉点A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的分叉点B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和分叉点B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
所述正极分叉有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分叉有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两条分叉。
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和负极导出线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线且弯折方向相反;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所构成的直线与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所构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前端电连接。
每个电器元件的正极导出线和负极导出线相互平行且竖直向下,第一正极分叉和第二正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负极分叉和第二负极分叉均朝水平方向弯折,两者共面且相互垂直;第一正极分叉与第一负极分叉相互平行,第二正极分叉与第二负极分叉相互平行,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正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每个电器元件的两个负极分叉的前端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的后端部电连接。这种结构的正负极导电面强度更好。
正、负极导电面之间设有绝缘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导出线的分叉点A以下至少具有两条分叉,所述负极导出线的分叉点B以下也至少具两条分叉,且所述分叉点A和分叉点B具有高度差h,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正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正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正极导电面,每个电器元件的各个负极分叉分别与邻近的电器元件的相应之负极分叉电连接,以构成负极导电面,所述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正、负导出线支撑,以构成绝缘间隙,这种结构,各电连接点便于焊接或铆接,省去了线路板,节省了线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时获得了所述面导电结构的正反两面互相通透的效果,因每个导出线至少拥有两个方向以上的导线提供连接,当进行面裁切分割时,未被裁切的每个电器元件的回路仍能保持完好,除非电器元件本身遭遇裁切破坏;在发生导电面扭曲时,由于正、负极导电面由导出线构成,正、负极导电面之间由相应的电器元件之导出线支撑,其自身就具有可扭曲、可延展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器元件的弯折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电器元件的弯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1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光敏太阳能电池
- 下一篇:表贴式低温玻璃熔封48线窄间距陶瓷IC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