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1021.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沈非;刘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非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G10D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艺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阮乐器的范围,尤其涉及一种中阮。
背景技术
阮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真正的传统民族乐器。阮始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宋、元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但之后失传。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民族乐队的需要,阮被重新挖掘、改良且应用,主要担任伴奏。它采用十二平均律制,音域三个半八度,半音俱全,点、线演奏兼备。80年代出现了专为中阮而作的大型作品,大幅提升了阮在民乐界的地位,使其成为主流独奏乐器之一。进入本世纪,大批新作品的涌现,再次推动了阮的发展。由于演奏技术及标准的提升,传统中阮已无法满足,尤其在高音区(12—24品),以及弦与品的距离等。另外乐器制作及演奏应符合当今文化多元性发展的需要。对于中阮乐器的改良势在必行,必须符合现代发展的需要。
以下对传统中阮作具体的分析:
a、琴体:长88—92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
b、琴箱:传统中阮直径40厘米,厚度:12厘米。12—24品,尤其17—24品,传统中阮几乎无法演奏,传统中阮共鸣箱为正圆形。
c、两个音孔:两千多年来音孔左右对称的制作传统及习惯,发音不太集中,声音质感不强。
d、琴品:木质底托上镶嵌钢或铜或尼龙等材料,耐磨度不高,需定时更换。品用胶粘在指板表面,稳定性差,经常有掉品现象发生。品高平均为0.8厘米,弦品距离平均0.5厘米。品的高度使琴弦与指板的间距大,这样左手手指的按弦力度需要很大,影响演奏速度。
f、琴头:纵向长18厘米,宽8厘米,厚6厘米,上弦齿轮组为国产铁制,重量大、体积大,易磨损,调音旋钮为直柄式手柄,长12厘米,直径3.5厘米,整体重量约1公斤,体积大、琴头较重。
g、传统琴均采用外挂式缚弦,纯木质,由于必须开设4条很深的弦槽,使得缚弦与琴体的接触面变小,能承受的拉力非常有限,抗撞击力极小。而琴体底部又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磕碰的位置,缚弦破损是传统阮较为常见的现象。
h、总重量:按红木的重量来计算约6公斤。
由于中阮演奏为斜抱45度,如果琴头有较大的重量,左手及手臂的承重会产生较多的负担,使左手不太灵活,耐力减弱。也不便于携带,不利于当下时尚的站立演奏,推广普及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琴体轻,小,便于演奏,便于携带、音质圆润的中阮,可成为普及乐器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解决技术难题的在一种中阮,包括琴体本体,其中琴头上设有上弦齿轮组,指板上设有品和微标,琴箱上设有琴码,其特征在于:琴箱中下部外形呈圆弧形,上部外形呈不规则形;琴箱上还依次设有弦枕和缚弦,弦枕和缚弦设在琴码一侧,靠近琴箱底端,上弦时琴弦先固定在缚弦上,依次经过弦枕、琴码和品与下附齿轮组固定,琴箱上还设有一个大圆孔,琴码上设有三个小圆孔。
本实用新型打破了琴箱正圆形的固有概念,琴箱中下部外形呈圆弧形,上部外形呈不规则形,使左手高把位演奏无阻碍,减去了右侧圈对左手的阻挡,极大方便了12—24品的演奏,尤其17—24品。琴箱形状不规则,更利于发音。琴箱上的大圆孔,即满足了传统阮的箱体特征,也相当于为拿琴方便特别设计的一个“提手”。琴码尺寸是传统琴码的四分之一,中间再开设三个大型圆孔,极大增强了琴弦震动的传导作用。
所述琴体长79 cm、宽36 cm、厚3.5cm,重2kg。琴体轻,小,便于演奏,便于携带,有利推广。
所述琴头长13.5厘米、宽3.5cm,厚2 cm。由于中阮演奏为斜抱45度,琴头重量的减少可大大降低左手承受的托举力,使左手可以更自由、更轻松、更快速地演奏,同时大大增强了左手的演奏耐力。
所述品高为0.2 cm,弦与品的距离为0.2 cm。
所述品为木条固定合金条,再整体镶嵌在指板上。品主芯采用耐磨度极高的合金,上下以木条固定,镶嵌在指板上,稳定性强。品的高度直接影响弦与品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大,手指按弦的力量就越大,影响速度,影响发音质感,影响手指耐力。传统阮按弦是将弦按在两品中间,本实用新型中的阮由于品高很低,可将弦直接按在指板上,省去至少一半以上的手指按弦力量,大幅提升演奏速度及耐力。
所述缚弦为在弦枕一侧靠近琴箱底对应4条琴弦开4个小孔,孔内安装高强度合金套筒。相当于在琴体内部开设4条金属通道,琴弦通过时巨大压力与拉力完全由套筒承担,最大程度的减少木质琴体变形的可能。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阮是缚弦内置,再加上合金套筒,抗撞击能力至少是传统阮的十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非,未经沈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1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石粉碎机
- 下一篇:人RPL34基因的用途及其相关药物